癡求的意思、癡求的詳細解釋
癡求的解釋
亦作“癡求”。癡心的請求。 郭沫若 《瓶》詩之十六:“你如能恕我的癡求,你請快來呀收殓我的遺屍。”
詞語分解
- 癡的解釋 癡 ī 傻,無知:癡人說夢。癡鈍。癡愚。白癡。 精神失常,瘋癫:發癡。癡癫。 入迷,極度迷戀:癡心。癡情。 謙辭,白白地:癡長(僴 )(說自己白白地比對方大若幹歲)。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
- 求的解釋 求 ú 設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證(尋求證據,求得證實)。求實(講求實際)。求同存異。求全責備。求賢若渴。實事求是。 懇請,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醫。求教。求助。 需要:需求。供過于求
專業解析
“癡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
“癡”的本義
指愚笨、呆傻,引申為極度迷戀或執着到失去理智的狀态。《漢語大詞典》釋“癡”為“不慧也;愚鈍”,後衍生出“癡迷”“癡情”等詞,強調一種超乎尋常的專注或沉迷。
-
“求”的本義
意為“尋找”“索取”,《說文解字》注:“求,索也。”引申為強烈渴望得到某物或達成某種目标。
-
合成詞“癡求”
指以近乎偏執、不理智的态度追求某人或某事,常含貶義,暗指不顧現實條件的盲目執着。
例:癡求名利、癡求不切實際的幻想。
二、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未直接收錄“癡求”,但拆分釋義中:“癡”為“精神失常”,“求”為“探索;祈求”,組合可推知詞義。
參見: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7版,第312頁(“癡”)、第1089頁(“求”)。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未單獨收錄“癡求”,但“癡心妄想”一詞與之近義,指“一心想着不可能實現的事”。
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第175頁。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
“癡”釋為“呆傻”,“求”釋為“尋求;要求”,強調行為的不理性本質。
參見: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第62頁(“癡”)、第320頁(“求”)。
四、使用注意事項
- 貶義傾向: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褒義詞。
- 現代適用性:當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或書面表達。
綜合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2013.
- 曹雪芹. 《紅樓夢》[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 王力.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M]. 中華書局, 2014.
網絡擴展解釋
“癡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ī qiú,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 核心含義:指“癡心的請求”或“極度執着的追求”。既可用于表達對某事的懇切請求,也可形容對目标、情感等近乎癡迷的執着。
2.詞語解析
- 字義拆分:
- “癡”:表示愚鈍、沉迷,或對某人/事物極度迷戀。
- “求”:意為請求、追求、探求。
- 組合意義:兩者結合後,強調一種帶有盲目性或過度投入的追求态度。
3.使用場景
- 文學語境:常用于詩歌或情感表達中。例如郭沫若在《瓶》詩之十六中寫道:“你如能恕我的癡求,你請快來呀收殓我的遺屍”,此處“癡求”指對情感救贖的絕望懇求。
- 日常描述:可形容對學業、事業、愛情等領域的極度執着,如“他對科研的癡求近乎忘我”。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癡戀、渴求、執念(需根據語境選擇)。
- 反義詞:淡泊、釋然、放棄。
5.延伸說明
- 該詞隱含一定消極色彩,可能暗指追求方式不夠理性或超出合理範圍。若需更中性表達,可用“追求”“懇求”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邦交鼻梁孛星車同軌車遙遙遲晚揣合逢迎邨店淡潔耽迷電雹頂班鈍刀子割肉恩恩愛愛放傲飛聲騰實鳳陽門府丞負辱攻诘亥市漢厫好吹牛黑人鴻妻會遇舊石器時代絶吭巨手開晦坤造了讓量詞遼澤狸變烈火骊宮狸骨帖澧水禮順率物緑瑩瑩芒草民雠盤籃畎畒曲複儒冠埽地賒賣蛇鱓收江南水調私望悚恧陶巾同室為國沃心銜玉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