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書·宣帝紀》載, 宣帝 神爵 元年,有金芝九莖産于 函德殿 銅池,以為祥瑞。稱銅芝。後世仿制為燈座。 清 袁于令 《西樓記·覓緣》:“銅芝金藕參差。[丑:]前面鰲山燈,造橋燈。[生:]星橋火樹縱橫。”
“銅芝”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說明:
曆史典故中的祥瑞與器物
根據《漢書·宣帝紀》記載,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函德殿的銅池中生長出九莖金芝,被視為祥瑞,稱為“銅芝”。後世将其造型仿制為燈座,如清代袁于令《西樓記·覓緣》中提到“銅芝金藕參差”,即指燈飾的形态。
現代引申的成語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由“銅”(象征堅固)和“芝”(象征高尚)組合而成,形容文采斐然、才華出衆的人。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
綜合建議:
在曆史文獻或古文解讀中,“銅芝”主要指漢代祥瑞或燈座;若涉及現代語境中的比喻,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建議優先參考權威曆史資料(如《漢書》)或專業辭書。
《銅芝》是一個舊時文言詞彙,指的是一種古代的竹制樂器。它是由銅制的管子和竹制的簧片組成,演奏時通過吹奏或按動簧片發出聲音。
《銅芝》的拆分部首是金(金屬)和艸(草字頭部分),其中金部表示與金屬有關的事物,艸部表示與植物有關的事物。
根據《康熙字典》,《銅芝》共有13個筆畫。
《銅芝》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音樂器樂的發展過程。在古代,銅、竹等材料被廣泛應用于樂器的制作中。而樂器中的一種叫做「芝」,因形狀與芝草相似而得名,是一種具有特殊音色的樂器。
《銅芝》的繁體字為「銅芝」。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簡化了一些部分。《銅芝》在古代的寫法為「銅芝」。
1. 他用銅芝演奏出動人的樂曲。
2. 那位藝術家巧妙地運用銅芝的特色創作出了一首美妙的樂章。
1. 銅管:指由銅制成的管道。
2. 芝草:指一種莖直立、葉子肥厚的常綠植物。
3. 樂器:指一種用于演奏音樂的器具。
4. 簧片:樂器中用來制造音響的零件。
銅芝與「銅管箫」是近義詞,都是指樂器中使用銅管的一種類型。
銅芝的反義詞是「木琴」,它使用木制的音棒敲擊演奏,與銅芝在材質和演奏方式上有所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