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護跸的意思、護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護跸的解釋

護衛帝王的車駕。 宋 龔明之 《中吳紀聞·先高祖》:“用翰林學士 李宗諤 薦,擢監察禦史,屬 真宗 東封,護蹕還都,遷殿中侍禦史兼左巡使。” 清 陳夢雷 《秋興》詩之七:“期門護蹕繞城臯,萬乘 長楊 擁羽旄。”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精怪·管庫狐仙》:“自 乾隆 二十七年二月聖駕南巡,吾等護蹕而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護跸是中國古代禮儀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帝王出行時由侍衛負責安全警戒與清道的行為。該詞由“護”與“跸”複合構成:“護”即保護、護衛,“跸”原指帝王車駕經過時禁止行人通行的戒嚴令。《周禮·夏官》記載“跸而不警”,鄭玄注“跸謂止行者清道”,可見其核心職能包含安全保障與禮儀規制雙重屬性。

從曆史實踐看,護跸制度包含三個層面:其一,儀仗侍衛需執戟持盾組成警戒線,如《後漢書·輿服志》所述“大駕則公卿奉引,太仆禦,大将軍參乘,屬車八十一乘”;其二,沿途地方官員需提前整修道路、肅清閑雜人員,據《唐會要》記載,開元年間明确規定“車駕行幸,所司預修道路”;其三,特殊情況下實施交通管制,北宋《東京夢華錄》詳述禦駕出行時“每隔十步列軍士二十人,各執骨朵全裝”,形成嚴密的防護體系。

該制度自周代确立後,曆經秦漢鹵簿制度完善,至唐宋時期形成完備的儀衛體系。清代護跸尤重軍事防禦功能,康熙帝六次南巡時“命前鋒營分左右翼先行,按站查勘水草牧地”,顯示出護衛與後勤保障的結合。現代漢語中,“護跸”作為曆史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出行場景,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古裝影視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

“護跸”是一個源自古代中國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具體可綜合以下信息理解:

1.基本含義與詞源

2.曆史背景與用法

3.現代引申義

4.使用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中吳紀聞》《履園叢話》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厘王班駮邊衆别族碧銅薄業充衢傳嬗黜衣縮食單緒大願力佃契雕梁繡戶剁肉繁細飛忙鳳毫紛遝父國伏中高岸膏良古吉拉特人孤篷橫加鴻印化裁花鳥回頭是岸胡夷魚蛟魚階下囚看樓科鬥籍枯朽唠喀劉表牛留停栾栱露朽門屋模則難卒合蒲陶邱墳鵲袍上陽白發人燒葬赦過食筯戍備太師槅探馬赤軍掏炭題跋痛史通淹偷生閑口論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