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印。《南史·陸襄傳》:“先是郡人 鮮于琮 服食修道法,常入山採藥,拾得五色幡毦,又於地中得石璽,竊怪之。”
“石玺”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石制印章
指古代官員使用的石質印章,用于文件蓋章以确認真實性和權威性。其材質為石頭(“石”),功能為官印(“玺”),通常刻有官員姓名及官職,象征身份與權力。
例句:
引申含義
可比喻權威或尊貴身份,如“石玺加身”形容地位顯赫。
若在文獻中遇到“石玺”,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古籍中多指向印章或曆史事件,現代語境可能為人名。更多例證可參考《南史》等史料。
《石玺》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一種用石頭雕刻而成的玺印。在古代,石玺被用作官員的标志或權力象征,常用于印發重要文件或批準公文。
《石玺》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石”和“玉”。其中,“石”部表示與石頭相關的事物,“玉”部則表示與玉石相關的事物。根據漢字書寫規則,它的總筆畫為11畫。
《石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章文化。在古代中國,使用印章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傳統。最早的石玺出現在商代,但真正廣泛流傳并被大規模使用則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石玺通常由貴族或高官地位的人使用,以顯示其身份和權威。
《石玺》的繁體字寫作「石璽」。在繁體字中,「璽」部表示與玉石制品有關的事物,與「玉」部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石玺》可以寫作「石璽」、「石璏」、「石禦」等,這些寫法也出現在古代文獻中。
1. 這個石玺傳承了幾百年的曆史,被譽為家族的象征。
2. 考古學家在古墓中發現了一枚保存完好的石玺。
3. 他由于出任重要職位,獲得了一枚玉制的石玺。
石制、玺印、玺章、印章
石印、玺石
金印、銅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