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节哀。《梁书·沉约传》:“ 天监 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弔,以 约 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
“节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é kū,其核心含义为节制哀痛,即劝慰他人或自我调节,避免过度悲伤。以下是详细解析:
该词最早见于《梁书·沉约传》:
“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弔,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
(梁武帝因沉约年迈,特派官员劝其节制哀哭,避免过度悲伤伤身。)
此例体现了古代对丧礼中情感表达的规范,尤其针对年长或体弱者。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丧礼用词,可参考《梁书》或礼制研究文献。
《节哭》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节和哭。
拆分部首可以分为节字的「豆」部和哭字的「口」部。
拆分笔画可以分别为节字的9画和哭字的11画。
《节哭》这个词来源于古代训诂学中对文献的注释释义,指的是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上哭泣。
《节哭》也有对应的繁体字「節哭」。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节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需要根据具体文献和时代来确定,没有明确的通用写法。
1.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纷纷前往祖先墓地,表达思念之情,有的人甚至会流下节哭的泪水。
2. 在古代,君王丧母时,全国范围内要举行隆重的节哭仪式。
1. 佳节哭泣
2. 节日哭诉
3. 哭泣不已
1. 悲哭
2. 哀嚎
3. 哀叹
1. 欢笑
2. 欢快
3. 喜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