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潔己的意思、潔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潔己的解釋

使自己行為端謹,符合規範。《論語·述而》:“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潔,一本作“ 絜 ”。《後漢書·崔駰傳》:“吾生無妄之世,值 澆 羿 之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安得獨潔己而危所生哉?” 宋 蘇轍 《皇叔祖宗祐宗楚免恩命不許不允批答》之三:“既同百僚,鹹被光寵;豈獨潔己,固陳謙詞。” ********* 《與本黨同志書》:“援潔己以進之義,開與人為善之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潔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保持自身的純潔和高尚,特指在道德品行上嚴格要求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基本定義: “潔己”由“潔”和“己”兩個部分組成。

    • 潔:本義指幹淨、清潔,引申為清白、純潔、高尚,特指品德上的無瑕。
    • 己:指自身、自己。 因此,“潔己”的字面意思就是“使自身潔淨”,更深層次的含義是“修養自身品德,使之純潔高尚”。它強調的是一種内在的道德自律和自我修養,要求個體在面對外部環境(尤其是可能存在的污濁或誘惑)時,能夠堅守道德底線,保持節操。
  2. 引申義與用法:

    • 修身自律:“潔己”的核心在于自我約束和自我提升,是儒家“修身”思想的重要體現。它要求個體不斷反省、完善自我,以達到品德上的完善。
    • 不同流合污: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在不良風氣或環境中,能夠獨善其身,不與世俗的污濁行為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清白節操。例如,“潔己自守”、“潔己愛人”。
    • 為官清廉:在特定的語境下,尤其指官員時,“潔己”常與“奉公”連用(即“潔己奉公”),意指自身廉潔,克己奉公。這是對官員品德操守的基本要求,強調官員不僅要自身清廉,還要勤勉為公。
  3. 例句參考(體現權威性):

    • 古籍經典:
      • 《論語·述而》:“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此句體現了孔子關于人追求自我完善的觀點,雖非直接定義“潔己”,但精神内核相通。來源:《論語》)
      •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在注解相關概念時,也常涉及修身潔己的思想。(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 權威辭書:
      • 《漢語大詞典》對“潔己”的解釋為:“使自己行為端謹,符合規範。” (來源:《漢語大詞典》)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潔己”解釋為:“使自己廉潔。”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 曆史文獻:
      • 《後漢書·王暢傳》:“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暢常布衣皮褥,車馬羸敗,以矯其敝。同郡劉表時年十七,從暢受學。進谏曰:‘夫奢不僭上,儉不逼下,循道行禮,貴處可否之間。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不希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貴于世乎?’暢曰:‘昔公儀休在魯,猶拔園葵,去織婦,吾不才,不敢憲章古人有馀,但欲節省,用度以纾民耳。’” 這段記載雖未直接出現“潔己”二字,但王暢的行為正是“潔己”以矯時弊的體現。(來源:《後漢書》)

“潔己”是一個承載着深厚道德内涵的詞彙,它強調個體通過嚴格的自我修養和道德自律,保持内心的純潔和高尚的品行,尤其在面對外部誘惑或不良風氣時,能夠堅守節操,不同流合污。在官員語境下,它更側重于為政清廉、克己奉公的要求。其精神内核源于儒家修身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道德準則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潔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修正自身行為,保持品德的高尚與純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潔己”由“潔”(清潔、純淨)和“己”(自己)組成,字面意為“使自身潔淨”,引申為在道德和行為上嚴格要求自己,符合規範。它強調個體通過自律實現品格的完善,不受外界不良影響侵蝕。

二、詳細解析

  1. 行為規範
    指通過約束言行舉止,使自身符合社會倫理或道德标準。如《論語·述而》中提到“人潔己以進”,即通過端正行為來提升自我。

  2. 品德修養
    側重内在的純潔性,要求保持高尚情操,避免被負面環境同化。如《後漢書》中崔骃所言:“安得獨潔己而危所生哉?”體現了在複雜環境中堅守原則的難度。

三、出處與用法

四、關聯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論語》或《後漢書》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哀號拔河班竹暴急便媚避難蟬翅拓重衾出街觸目興歎單孑獨立都天教主敦譬反美華工禁約運動非同兒戲豐骨風驅電擊分神府堂戆勇耕灌恭聽犷鹵讧讧鴻溶火山見怪解暍棘正可憐生恐慌萬狀愧行雷煥留劍樂憂涼州詞劉豫州龍笳謾學冥冥冥旴蓬頭跣足青山翠谷塞井焚舍韶儀設都適逢收費四隅松松垮垮彈花弓鞀铎淘氣裼衣同流合汙通替吐火羅蝸螺鹹與維新小奴校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