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角。《禮記·檀弓上》:“蟻結于四隅。” 鄭玄 注:“畫褚之四角。”《爾雅·釋宮》“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窔” 宋 邢昺 疏:“此别宮中四隅之異名也。”
(2).四方;四周。《淮南子·原道訓》:“經營四隅,還返於樞。” 高誘 注:“隅,猶方也。” 晉 潘嶽 《為賈谧作贈陸機》詩:“強 秦 兼并,吞滅四隅。” 唐 白居易 《官舍内新鑿小池》詩:“中底鋪白沙,四隅甃青石。”
“四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具體空間概念
指物體的四個邊角或四個角落,如《禮記·檀弓上》記載的“蟻結于四隅”(螞蟻聚集在四角),鄭玄注解釋為“畫褚之四角”。
抽象引申義
可擴展為“四面八方”或“四周”,例如《淮南子·原道》中的“經營四隅,還反于樞”,高誘注解為“隅,猶方也”。
描述廣泛性或包容性
常用于形容事物的覆蓋範圍廣,如《論語》中“周而不比”的“周”被引申為“四隅”的包容性。
天文學與風水應用
如“天有九野”中的“四正四隅”指中央與八個方位(如東北方為變天,東南方為陽天等)。在風水中,四隅缺角被認為可能影響宅運。
“四隅”兼具具象與抽象的雙重意義,既指實際空間的四角,也象征廣闊的範圍。其用法在古籍、文學及傳統文化中均有豐富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應用案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四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四周的角落或四個方位的邊角。通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四周的部分或者某個地方四個角落的位置。
拆分字的部首為“囗”字,意為圍牆。四隅的筆畫數為12畫。
《四隅》一詞的來源來自于古代文字的演變。最初的寫法是“囗戍”,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四隅”。在繁體字中,“四隅”被寫作「四隅」。
古代的漢字寫法有很多種,但是關于“四隅”的古字并沒有明确的記錄。根據研究學者的推測,古時候的“四隅”可能有不同的形态,但具體的寫法無法确定。
1. 整個房間的四隅都擺放着綠色的盆栽。
2. 在郊區的四隅,有着美麗的景色和甯靜的環境。
1. 四周:指某個事物的周圍空間。
2. 四方:指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3. 四角:指事物的四個角落部分。
近義詞:四角、邊角、角落
反義詞:中央、中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