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螺的意思、蝸螺的詳細解釋
蝸螺的解釋
螺蛳。 宋 晁補之 《閻子常攜琴入村》詩:“芸芸麥田翻黃波,蝻蟲盤穗如蝸螺。”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蝸螺》:“﹝釋名﹞螺螄,師,衆多也,其形似蝸牛,其類衆多,故有二名。”參見“ 螺螄 ”。
詞語分解
- 蝸的解釋 蝸 (蝸) ō 〔蝸牛〕軟體動物,有螺旋形扁圓的硬殼,頭部有兩對觸角。吃嫩葉,對農作物有害。某些種類可供食用。 〔蝸居〕喻窄小的住所。 〔蝸螺〕軟體動物,殼如筍狀,螺層長,殼頂尖,生活于湖池中。 〔蝸
- 螺的解釋 螺 ó 軟體動物,體外包着錐形、紡錘形或橢圓形的硬殼,上有旋紋:螺蛳。田螺。海螺。螺號。螺钿。法螺(用海螺殼做成的佛教樂器)。 像螺殼紋理的:螺紋。螺旋。螺釘。螺母。螺栓。螺髻(古代婦女似螺殼的發形)
網絡擴展解釋
“蝸螺”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生物學定義
蝸螺是淡水軟體動物,屬腹足綱,學名與螺蛳相近。其特征包括:
- 外形:殼呈筍狀,長約4-5厘米,殼頂尖,表面有黑色或深色表皮。
- 栖息地:多分布于河湖、池沼等淡水環境。
- 别名:又稱“河貝子”,古文獻中與“螺蛳”混用。
二、中醫用途
《本草綱目》等古籍記載其藥用價值:
- 主治:黃疸、酒疸(酒精性肝病),可煮食或取汁飲用。
- 用法:取螺蛳去泥搗爛,露宿後取汁服用,對黃疸吐血有療效。
三、文學與成語
- 比喻義:形容行動遲緩、思維遲鈍之人,因蝸螺行動緩慢得名。
- 例句:如“蝻蟲盤穗如蝸螺”(晁補之詩),描述蟲群盤踞如蝸螺密集。
四、其他相關
- 工業應用:如“蝸螺風箱沖天爐”用于鑄造業。
- 生物學研究:耳蝸螺旋韌帶成纖維細胞的結構特征與蝸螺形态相關。
提示: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研究數據,可參考《本草綱目》、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蝸螺是什麼意思
蝸螺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水生軟體動物,通常身體柔軟,外形螺旋狀,生活在淡水或海洋中。蝸螺種類衆多,是一種常見的貝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蝸螺的部首是蟲字旁(⺣),由右邊的蟲字部分構成。筆畫順序依次是:橫、點、橫、橫、橫、橫、豎、豎。
來源和繁體
蝸螺一詞來自于古漢語。古時候蝸蛇被稱為“蜾蠃”,之後逐漸演變為現代漢字中的“蝸螺”。繁體字為「蝸螺」,保留了原有的字形及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多樣,蝸螺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金文時期蝸螺的寫法是「冉⺣」,篆文時期則寫作「蝸⺣」。
例句
1.湖中的蝸螺紛紛鑽入水中。
2.小朋友們仔細觀察着蝸螺的殼。
組詞
蝸螺殼、蝸牛螺旋、蝸牛慢慢爬行。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蝸牛、螺旋殼
反義詞:大陳、象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