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興歎的意思、觸目興歎的詳細解釋
觸目興歎的解釋
看到某種情況而引起感歎。
詞語分解
- 觸目的解釋 容易被看到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 目光接觸到觸目驚心詳細解釋.目光所及。《晉書·習鑿齒傳》:“來達 襄陽 ,觸目悲感,略無歡情。” 宋 歐陽修 《采桑子》詞:“歸來恰似 遼東 鶴,城郭人民
- 興歎的解釋 發生感歎望洋興歎詳細解釋發生感歎。《晉書·袁喬傳》:“岐路之感, 楊朱 興歎。” 唐 韓愈 《驽骥》詩:“喟餘獨興歎,才命不同謀。”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每於夜間散步過之,輙為之慨焉興嘆
網絡擴展解釋
“觸目興歎”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看到某種情景或事物後,内心産生強烈感觸而發出感歎。其情感色彩偏向中性,既可用于贊歎美好事物(如壯麗景色、傑出成就),也可用于感慨複雜或令人唏噓的現象。
出處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明代李贽的《焚書·雜述·雜說》:“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歎。”
- 語法結構:連動式成語,通常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人對事物的反應(例:面對古迹,他觸目興歎)。
延伸解析
- 情感範圍:
- 部分詞典強調“贊歎美好”(如形容藝術或才華);
- 但根據原始出處,也可表達因景象引發的複雜情緒,如感懷、惋惜等。
- 近義對比:
- 與“觸景生情”相似,但更側重“感歎”而非單純的情感聯想。
- 與“歎為觀止”不同,後者僅用于極度贊歎的場景。
使用建議
在寫作或口語中,可根據語境靈活運用。例如:
- 贊歎:“敦煌壁畫精美絕倫,令人觸目興歎。”
- 感慨:“戰火後的廢墟觸目興歎,引人深思。”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李贽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觸目興歎(Chù mù xīng tàn)這個詞是形容某種情景或事物使人感到非常震撼或驚歎的意思。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觸(手部部首)+ 目(目字部首,又叫木字旁),共有10畫。
來源:觸目興歎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它出自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五十三回:“聽得這裡,那跳什麼的金箍棒也不知在那裡弄起,須得又觸目興歎。”
繁體字:觸目興嘆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觸和目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仍保留了大緻相同的意義。例如,“觸”在古代的寫法是「觸」,而“目”在古代的寫法是「復」。
例句:這座宮殿的壯麗景象令人觸目興歎。
組詞:觸目驚心、動人心魄、令人歎為觀止
近義詞:壯觀、驚人、令人驚歎
反義詞:平常、普通、平庸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