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謾學的意思、謾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謾學的解釋

徒學。謾,通“ 漫 ”。 唐 杜審言 《戲贈趙使君美人》詩:“ 羅敷 獨向東方去,謾學他家作使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謾學”是一個多義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發音進行區分,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徒學無實(讀作 màn xué)
    指空泛、無實際成效的學習。其中“謾”通“漫”,意為“徒然、空泛”。例如唐代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中的詩句:“羅敷獨向東方去,謾學他家作使君”,此處“謾學”即表達對表面模仿的諷刺。

  2. 自負學問(讀作 mán xué)
    形容人自命不凡,将學問作為炫耀資本,實則缺乏深度。這一用法多見于現代語境,強調對虛榮态度的批評。


二、發音與字義解析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不同文獻對“謾學”的解釋存在差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古文,建議優先參考“徒學”釋義;現代使用則可能偏向“自負學問”的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謾學

謾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構成:謾和學。

謾,拼音為mán,是從言字旁演變而來,表示言語嘲諷,毀謗他人。

學,拼音為xué,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通過學習獲取知識和技能。

謾學的意思是指虛假、無根據而自吹自擂的學問,指那些隻會空談、虛誇,卻沒有實際學問水平和才能的人。

謾學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禮記·學記》,原本指對于學問的自我吹噓,暗指學問空洞。

謾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謾學」。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筆畫的書寫順序,有時會有一些變化。但是,謾學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謾學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以謾學自居,卻從來沒有真正的實踐過。

2. 這個人總是口若懸河,卻沒有實際行動,無非就是謾學而已。

組詞:謾罵、謾罵背後、學問、學習、學者。

近義詞:虛僞的學術、浮誇之學。

反義詞:真實的學術、實踐之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