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鼗鼓和木铎。古代察賢和征詢民意時用。 清 林則徐 《廣東越華粵秀羊城三書院觀風告示》:“明台衢室,盛時隆鞀鐸之懸;雅管風琴,善俗重鞧軒之採。” 清 龔自珍 《對策》:“聖懷沖挹,兼聽無遺,瞻鞀鐸之在懸,許圭璋以自達。”
“鞀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táo duó,由“鼗鼓”和“木铎”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政治活動中聽取民意或選拔賢才。以下是詳細解釋:
根據《淮南子·泛論訓》記載,大禹治理天下時,曾“懸鐘鼓磬铎,置鼗”,通過不同樂器的聲音區分民衆訴求:
清代文獻中仍有使用該詞,例如:
“鞀铎”是古代政治文化的象征,體現了統治者與民衆溝通的獨特機制。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淮南子》《說文解字》等典籍獲取更嚴謹的釋義。
《鞀铎》是一個漢語詞語,音讀為táo duó。它的意思是一種古代樂器,也稱為“铳铎”或“铳铎樂器”,通常由兩部分組成,上部為鞀,下部為铎。
《鞀铎》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鞀(táo)和铎(duó)。
鞀的部首是革,總共有11個筆畫。铎的部首是钅(钏的異體),總共有11個筆畫。
《鞀铎》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大戴禮》中,用于形容古代樂器。在古代,鞀铎被用作宗廟等場合的樂器,用于迎接重要的禮儀活動或表示莊嚴祭奠的氛圍。
《鞀铎》的繁體字為「鞀鐸」。
古代的《鞀铎》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發展了很多變化。但基本的意思和部首組成是相同的。
1. 宗廟的場合中,鞀铎的聲音莊嚴悠揚。
2. 鞀铎樂器是古代祭祀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些與鞀铎相關的組詞:
1. 鞀铎聲(táo duó shēng)
2. 鞀铎樂(táo duó yuè)
3. 鞀铎音樂(táo duó yīn yuè)
與鞀铎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鐘鼓(zhōng gǔ)
2. 缶鼓(fǒu gǔ)
3. 缶鼓相應(fǒu gǔ xiāng yìng)
與鞀铎意思相反的詞語為:
1. 寂靜(jì jìng)
2. 安靜(ān jìng)
3. 無聲(wú shēng)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