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nd;be blamed;take offence;be taken to task] 責備;責怪(多指對自己)
(1).見到怪異的事物。《莊子·應帝王》:“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2).責怪。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 休公 謂 韋公 曰:‘我得得為渠入 蜀 ,何意見怪?’”《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隻怕有些見怪令壻!令壻便不敢來見了。” 老舍 《龍須溝》第一幕:“您可别見怪他老人家呀!”
"見怪"是現代漢語中具有特定語用功能的客套用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責備;責怪(多指對自己)"。該詞由助詞"見"加動詞"怪"構成複合結構,其中"見"表被動義項,整體構成"被責怪"的語法意義,常見于表示歉意的交際語境,如"招待不周,請勿見怪"。
從曆時語言演變看,《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最早書證見于元代雜劇《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展現其作為謙敬用語的曆史延續性。現代用法中,"見怪"常與否定副詞"别""勿""莫"等構成否定式短語,形成"請勿見怪""千萬别見怪"等固定表達,用于緩和交際中的冒犯性言語行為。
需要區分的是,該詞與"見外"雖同屬"見+動詞"結構,但語義指向不同:"見怪"側重對已發生行為的緻歉,"見外"則強調心理距離的疏遠。在實際應用中,常見于商務信函、服務行業等需要維系人際關系的正式場合,如"未能及時回複,萬望見怪"。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劉月華.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侯學超. 現代漢語虛詞詞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見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àn guài,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莊子》《史記》等文獻。
阿阇八演悲郁筚辂筆削褒貶不忒財富騬馬城門魚殃池鵝夜擊癡子俦伴蹈故習常典司雕缛翻截佛口蛇心改序告劄高掌遠跖更房館院姑布懷怪環念交換濟饞都護齎貸祭墓襟喉就事論事祭腥掘地尋天居所魁特騉駼冷手鹿皮冒幹泥蟠不滓匹裂聘嫁前三後四起道起灰人材出衆人極計生時耗詩懷漱滌私産所司瑣帏退躲王充頑民蚊眉下工銜酷下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