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在本應憂傷時反而取樂。《左傳·昭公十五年》:“王一歲而有三年之喪二焉,於是乎以喪賓宴,又求彜器,樂憂甚矣,且非禮也。”
“樂憂”是一個由“樂”(快樂)與“憂”(憂愁)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在應當感到悲傷或憂愁時反而表現出快樂,常用于描述矛盾的心境或不合禮制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樂憂”指在特定情境下,本應産生憂傷情緒卻轉而取樂。這一行為往往帶有對禮法或倫理的違背,例如《左傳·昭公十五年》中記載,周景王在服喪期間宴請賓客、索取禮器,被批評為“樂憂甚矣,且非禮也”。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原文為:“王一歲而有三年之喪二焉,於是乎以喪賓宴,又求彜器,樂憂甚矣,且非禮也。”。此處通過周景王的例子,強調“樂憂”是一種違背禮制的行為,即在喪期(需守喪三年)本應哀痛,卻宴飲享樂。
現代語境中,“樂憂”可引申為對矛盾心境的描述,例如在取得成就時卻因潛在問題感到不安,或在困境中強顔歡笑。但需注意,其古典用法更側重對禮法的批判。
如需進一步了解《左傳》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3、5的文獻來源。
樂憂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喜樂與憂愁。樂指愉悅、快樂的情感,憂指擔憂、憂慮的情感。樂憂的意思就是同時擁有快樂與憂愁的情感。
樂憂的部首是心,屬于心部字;樂憂的筆畫分别是七畫和十一畫。
樂憂是由兩個單獨的字組合而成。樂的本義為快樂、愉悅,憂的本義為憂愁、擔憂。樂憂的意思是兩者合并而産生的複合詞。
樂憂的繁體字為樂憂。
在古時候,樂憂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由于篇幅限制,這裡無法展開詳述。
1.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時常會經曆樂憂并存的情感。
2. 她心中樂憂交織,既為孩子的成功感到高興,又為他們可能面臨的困難而擔憂。
1. 樂觀:心态積極、愉快的。
2. 憂郁:心中憂愁、沮喪的。
1. 喜憂參半
2. 高興與憂愁并存
1. 單純快樂
2. 純粹憂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