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種工具。《南史·江祿傳》:“撰《列仙傳》十卷,行於世,及《井絜臯木人賦》、《敗船詠》,并以自喻。”參見“ 桔槔 ”。
“絜臯”一詞,目前未能找到權威文獻或詞典中的直接解釋,可能是較為生僻或古漢語中的罕見組合。根據單字拆分,可嘗試以下分析:
絜(jié/xié)
臯(gāo)
組合推測:
建議:
絜臯(jí gāo)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
絜臯的首部是“糹”(繩字旁),次部是“高”(高字偏旁),共計9個筆畫。
絜臯起源于古代漢字,其字形源于《康熙字典》中。該字在古代文獻中的用法較為罕見,多見于文言文及古代典籍。
絜臯在繁體中文中的書寫形式為「絜臯」。
在古代漢字中,絜臯被寫作「絜稾」,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其含義及用法相似。
1. 他的文章絜臯而不失深度。
2. 這位畫家的作品細膩入微,每一筆都富有絜臯之美。
細緻(xì zhī):形容物品或事物精細、周密。
踝臯(huái gāo):形容腳踝修長纖細。
纖臯(xiān gāo):形容線條柔細、纖細。
精緻(jīng zhì):意義與絜臯相似,形容細緻精巧。
精美(jīng měi):意義與絜臯相近,形容精緻美麗。
粗糙(cū cāo):與絜臯意義相反,形容粗糙、粗糙。
粗俗(cū sú):與絜臯義相反,形容粗野、庸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