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罡布鬥的意思、踏罡布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罡布鬥的解釋

見“ 踏罡步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踏罡布鬥,是道教齋醮科儀中一種重要的儀式法術,也稱“步罡踏鬥”或“步罡蹑紀”。其核心含義是道士在醮壇上按星辰鬥宿的方位,以特定的步态和路線行走,同時配合掐訣念咒,以召請神靈、溝通天地、驅邪伏魔、祈福禳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與動作分解:

    • 踏罡: “罡”指天罡星,即北鬥七星的鬥柄(也泛指北鬥或道教認為的九星)。道士在醮壇上鋪設罡單(繪有北鬥七星或九星圖案的布),按照星圖位置,以禹步(一種相傳源于大禹的特殊步法,步态如踏在罡星鬥宿之上)行走。此步法并非直線行走,而是轉折如踏在罡星之上,故稱“踏罡”。其步法複雜,象征飛行九天,巡曆星鬥。
    • 布鬥: “鬥”指北鬥七星(或擴展為九星)。在儀式中,“布鬥”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鋪設繪有北鬥圖案的罡單作為步法的地圖;二是指在步罡過程中,通過特定的步伐、手勢(掐訣)和意念,在虛空中模拟布置、感應或召請北鬥星君及其力量降臨壇場,形成神聖的結界或能量場。道士的步法軌迹被認為是在“布列星鬥”,構建一個與天界對應的神聖空間。
  2. 象征意義與宗教功能:

    • 溝通天地: 罡步象征道士步越九重天,巡曆諸星鬥,從而溝通天界神靈與人間壇場。步罡的過程被視為道士元神出竅,飛升天庭,向神靈禀告或祈求的過程(《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 召神遣将: 通過精确的步伐、咒語和手訣,道士意在召請天界神将、星君降臨壇場,協助行法,驅邪縛魅(《道法會元》)。
    • 驅邪禳災: 北鬥在道教信仰中具有強大的制邪驅魔力量。步罡踏鬥被認為能調動北鬥星力,鎮壓邪祟,保護壇場和信衆,達到消災解厄、祈福延生的目的(《雲笈七籤》)。
    • 飛神谒帝: 高級的罡步被視為道士自身飛升天庭,朝谒至尊天帝(如玉皇大帝)的象征性儀式(《靈寶玉鑒》)。
    • 構建神聖空間: 在壇場上步罡布鬥,實質上是在人間構建一個模拟天界星圖的神聖區域,使凡俗之地暫時轉化為能與神靈溝通的聖域。
  3. 儀式要素:

    • 罡單: 必備的法器,通常為方形布帛,上面繪制北鬥七星或九星圖案(有時還包括二十八宿等),作為步法的指引。
    • 禹步: 特定的步法,要求步伐轉折、腳踩星位,步态有嚴格規定,是踏罡的核心動作。
    • 掐訣: 配合步伐,雙手需掐特定的手訣(如北鬥訣、劍訣等),代表不同的神靈或法力。
    • 念咒: 在步罡過程中需默念或低誦相應的咒語,如北鬥咒、步罡咒等,以增強法力。
    • 存想: 道士需集中精神,存思(觀想)對應的星君形象、光芒降臨壇場或自身飛升星鬥之間。

權威引用來源:

(注:由于無法驗證具體網頁鍊接的有效性,此處僅提供權威典籍和著作名稱作為參考來源。在實際引用時,應盡量引用上述經典原文或權威出版社出版的辭書、學術著作的具體頁碼和版本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踏罡布鬥”是一個與道教文化密切相關的詞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是“踏罡步鬥”的異寫形式,指道教法師在祭祀、作法時的一種特殊步法。這種步伐象征腳踏北鬥七星(罡星)和星宿方位,被認為能溝通天地、召神遣将。


詞源與背景

  1. “罡”與“鬥”的象征
    “罡”指北鬥七星,“鬥”泛指星宿。道教認為北鬥星具有神力,步法模仿星辰軌迹,形成神秘儀式感。
  2. 道教儀軌
    源于古代祭祀和法術,道士通過特定步伐、咒語和符箓,達到祈福、驅邪或施法的目的,如《水浒傳》中公孫勝“踏罡布鬥”借風破敵。

使用場景


關聯概念


權威解釋對比

若需進一步了解道教儀式或文學用例,可查閱《道教儀範》《水浒傳》等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洞神仙拜奠擺撼标采敝亵搏手無策猜忮殘火綢缪束薪出腹蕩産傾家殚極膽裂低檔底墊冬珑渎山發窘膚敏浮譚幹屍公度禾稈鴻詞鴻羽緩耳交泰殿澆僞金缯訣要可嗤逵師聯絡員零堕吏最密簡明義敏速扭搭派數蓬垢片字皮臉兒前襟後裾謙拒千聞不如一見棋聖屈居讓道社祭侍朝首犯貪賈退仕莞簟枉禁梧榎五戎先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