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觀測天象的儀器。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四十:“混元生兩儀,四象運衡璣。” 黃節 注:“《尚書》曰:‘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傳》曰:‘璿,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
衡玑是中國古代天文測量儀器中的重要部件,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釋義 衡玑指代古代渾天儀的核心組件,由“衡”與“玑”兩部分構成。其中“衡”為觀測天體運行的橫管,“玑”為承載旋轉軸的主體支架,二者協同運作以測定星體方位。該詞最早見于《尚書·舜典》中“在璇玑玉衡,以齊七政”的記載,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此為早期天文觀測儀器的統稱。
二、曆史淵源 據《後漢書·天文志》記載,東漢張衡改良的渾天儀“設玑衡以察天象”,此處的玑衡即指代改進後的天體測量裝置。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卷七中詳細描述:“玑衡者,渾天儀也。其制有機輪三重,所謂玑者,象天體之圓也;衡者,平準之器也。”
三、功能用途 按《周髀算經》所述,衡玑系統通過三重同心圓環結構(子午環、赤道環、黃道環)實現天體坐标測量。其核心功能包括:
文獻依據:
“衡玑”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根據《尚書》及三國魏阮籍《詠懷詩》的記載:
部分現代解釋(如、6)将其引申為哲學概念:
若涉及古籍或曆史研究,應優先采用“天文儀器”釋義;若用于文學創作或哲學讨論,可參考引申義。需注意權威古籍中未明确将“衡玑”作為獨立成語使用,引申義可能為現代衍生解讀。
白面郎憊損備禦猜疑鸧括汊子承納出謀獻策爨桐颠翻凋槁鬥口負恩俛首改錐海鹾槐安國惶汗昏盹挾尺教首假手于人界稻靜悫金籝虮虱相吊鸠勒郡寮爛闆蠟槃冷水燙豬淋漓麟文吏戎籠聚陌阡内存佞言弄潮飄寄辟寒金丕顯且喜親朋屈盤三求四告上樓去梯釋鞍詩頌石磶收迹疏逖嘶啦镋叉退放頽陽魭斷圍子五刃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