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唐 李從謙 乘馬采高枝桃花,因自稱其馬為“緑耳梯”。 宋 陶穀 《清異錄·綠耳梯》:“ 江 南 後主 同氣 宜春王 從謙 ,常春日與妃侍遊宮中後圃。妃侍覩桃花爛開,意欲折而條高。小黃門取綵梯獻。時 從謙 正乘駿馬擊毬,乃引鞚至花底,痛採芳菲。顧謂嬪妾曰:‘吾之緑耳梯何如?’”參見“ 緑耳 ”。
“緑耳梯”是一個曆史典故中的詞語,其解釋主要源于南唐時期的記載:
基本含義
該詞指南唐宗室李從謙(宜春王)的坐騎名稱。據記載,李從謙曾騎馬采摘高處桃花,因馬匹能輕松觸及高枝,故戲稱其馬為“緑耳梯”。“緑耳”原為周穆王八駿之一,此處借指良駒。
典故背景
據《清異錄》描述(),李從謙與妃嫔遊園時,見桃花高懸難以摘取,侍從取彩梯未果。他騎馬至花下,輕松采得桃花,并笑稱自己的馬為“緑耳梯”,暗喻馬匹如登天之梯般靈巧。
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比喻“超凡能力或智慧”,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史料,可能為後世引申或誤解。主流文獻(如《漢語大詞典》)仍以曆史典故為準确釋義。
建議優先參考《清異錄》及《漢語大詞典》的原始記載,了解其曆史背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南唐史料或相關古籍注疏。
《綠耳梯》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組,它指的是一種古代農具。它由三個部分組成:綠、耳、梯。下面我将對它進行更詳細的解釋。
《綠耳梯》的第一個字是“綠”,它的部首是“⺾”(⺾是肉的象形字),它的總筆畫數是四畫。
第二個字是“耳”,它的部首是“耳”(耳是耳朵的象形字),它的總筆畫數是六畫。
第三個字是“梯”,它的部首是“木”(木是樹的象形字),它的總筆畫數是十一畫。
《綠耳梯》這個詞的來源可能是受到古代農具的啟發,用來形容一種與耳、梯等相關的工具或器物。
在繁體中,《綠耳梯》可以寫作《綠耳梯》。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對于《綠耳梯》這個詞,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會因時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
1. 農民用綠耳梯爬上樹梢,采摘果實。
2. 這台古老的綠耳梯見證了歲月的流逝。
與《綠耳梯》相關的組詞有:綠林耳目、綠梯登雲、耳目一新、耳梯目達等。
《綠耳梯》的近義詞有:梯子、傳達、攀爬等。
《綠耳梯》的反義詞有:地面、原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