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啰唆的意思、啰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啰唆的解釋

亦作“ 囉嗦 ”。亦作“ 囉囌 ”。1.語言瑣碎。《紅樓夢》第八回:“ 黛玉 站在炕沿上道:‘囉唆什麼,過來,我瞧瞧罷。’”《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偏偏碰着這位老先生極其囉囌,又是極其小心,見面之後,問長問短。”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這人有一點啰嗦,不過,聽口氣,倒是個好人。”

(2).麻煩。 洪深 《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第三幕第一場:“這種啰唆的事情,本來是早點結束掉最好。” 楊朔 《模範班》:“我這個人做事幹脆,頂怕啰嗦!生産還不行,偏要訂個計劃,這不是怪事!”

(3).糾纏。 洪深 《鹹魚主義》:“ 陳炳榮 :要飯的也來啰嗦不清,(揮乞丐去)快走!”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 林道靜 在 北戴河 楊莊 小學校忍受不了 餘敬唐 的啰嗦,結果……她又悄然從 北戴河 逃回了 北平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啰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uō suō(或luō suo),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言語繁瑣
    指說話或文字表達冗長、重複,缺乏簡潔性。例如《紅樓夢》中形容人“啰唆”,即強調言語的瑣碎。
    例句:周立波在《山鄉巨變》中提到:“這人有一點啰嗦,不過倒是個好人。”

  2. 麻煩、複雜
    形容事情處理起來費時費力,或過程繁瑣。
    例句:洪深在戲劇中寫道:“這種啰唆的事情,最好早點結束。”

  3. 糾纏不清
    表示因反複提及或要求而令人困擾。例如《鹹魚主義》中乞丐的“啰嗦不清”。


二、其他用法與變體


三、使用建議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紅樓夢》等經典文獻,或查閱詞典來源(如漢典、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啰唆的意思

《啰唆》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人說話或行動過多、冗長而缺乏重點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啰唆》的部首是口,其結構由7個筆畫組成。

來源

《啰唆》一詞源于方言詞彙,在北方方言中常常使用。後來逐漸流行于全國,成為普通話中的常用詞彙。

繁體字形

《啰唆》的繁體字為「囉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作中,「啰唆」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意思和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一直對同一個話題啰唆了半個小時,讓我感到厭煩。

2. 奶奶年紀大了,常常啰唆着每天要多喝熱水。

組詞

啰唆包括了很多關于言語或行為的形容詞,比如啰嗦、唠叨等。

近義詞

與啰唆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了羅嗦、糾纏等。

反義詞

與啰唆意思相反的詞彙包括了簡潔、扼要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