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巴金 《和讀者談<家>》:“可是封建舊家庭的環境戕害了他的生機,他隻能做損人害己的事情。”
“損人害己”是一個漢語四字短語,由“損人”和“害己”兩部分構成,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損害他人的行為,最終反而會傷害到自己。以下是具體解析:
因果關聯性
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因果觀念(類似“害人終害己”),強調行為後果的不可逃避性。例如:通過欺騙手段謀利,最終可能因失信而失去合作機會未搜索到相關網頁(注:因無搜索結果,此處無法提供具體引用)。
道德勸誡性
常被用于警示人們避免為私利傷害他人,否則将付出更大代價,如《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延伸。
成語 | 側重點 | 差異點 |
---|---|---|
損人利己 | 通過害人獲取私利 | 強調“利己”的動機 |
損人害己 | 害人後反遭損失 | 強調“害己”的必然結果 |
兩敗俱傷 | 雙方均受損害 | 不強調因果關系 |
由于未搜索到具體文獻案例,以上為基于語義邏輯和文化背景的通用解釋。如需更權威的出處,建議查詢《現代漢語詞典》或成語辭典。
《損人害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自己損害别人,也同時自己受到傷害。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損人”和“害己”。
“損人”的部首是手,筆畫為12劃。它的意思是傷害他人,給别人帶來困擾或痛苦。
“害己”的部首也是手,筆畫為8劃。它的意思是傷害自己,給自己帶來不利。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史記·平準書》中,就有“害人者必害己”的記載。這個成語在古代使用的時候,寫法略有不同,采用了繁體字“損人害己”。
以下是關于《損人害己》的一些例句:
1.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損人害己,受罰不亦快哉。
2. 在職場上,我們不能做出損人害己的決策,要以共赢為目标。
3. 那個人為了報複别人,采取了一種損人害己的行為,讓他自己陷入了困境。
組詞:
1. 損友(傷害朋友)
2. 害人(傷害他人)
3. 自害(傷害自己)
近義詞:
1. 損己利人
2. 自毀前程
反義詞:
1. 益人自益
2. 善待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