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凍餧的意思、凍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凍餧的解釋

凍餒。《國語·齊語》:“君加惠臣,使不凍餧,則是君之惠也。”一本作“ 餒 ”。《呂氏春秋·慎人》:“其未遇時也,以其徒屬堀地財,取水利,編蒲葦,結罘網,手足胼胝不居,然後免於凍餧之患。”《隸釋·漢冀州刺史王純碑》:“閔其粥糜凍餧之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凍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結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基本解釋

凍餧(dòng wèi)由“凍”和“餧”兩字組成:

整體含義形容極度寒冷且饑餓的狀态,既可指自然環境的嚴寒,也可比喻貧困潦倒的生活境遇。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用法

    • 最早見于《國語·齊語》:“君加惠臣,使不凍餧,則是君之惠也。”,表示君主施恩使臣民免于饑寒。
    • 《呂氏春秋·慎人》中描述賢者未遇明主時,需艱苦勞作“免於凍餧之患”,強調生存困境。
  2. 現代釋義

    • 作為形容詞性成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如:“邊塞将士常年在凍餧中戍守。”
    • 部分文獻(如《現代漢語詞典》)未單獨收錄該詞,可能因“凍餒”更常用,二者含義相通。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凍餒(更常見)、饑寒交迫。
    • 相關詞:凍瘃(凍瘡)、凍害(自然災害)等。

使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國語》《呂氏春秋》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凍餧(dòng wèi)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凍(dòng)是由 冫 部(bīng)以及 東 字旁(dōng)組成,餧(wèi)是由 饣 部(shí)以及 尉 字旁(wèi)組成。 凍餧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凍餧的寫法分别是凍餧,但是發音和意思均相同。 在古時候,凍餧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凍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是“幾冬”,而餧則是由“食”和“尉”組成。這種寫法多次修改後才演變成了現代的寫法。 下面是一些關于凍餧的例句: 1. 這碗熱氣騰騰的凍餧是我的最愛。 2. 冬天裡吃一碗熱乎乎的凍餧,暖心又暖胃。 在凍餧這個詞的基礎上,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凍品、凍結、餧飽等。 凍餧的近義詞可以包括凍得發硬、冰冷的食物等表達相似意思的詞語。 相反地,凍餧的反義詞可以是溫暖的食物、未凍的食物等表達相反意思的詞語。 以上就是關于凍餧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相關内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