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符的意思、節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符的解釋

(1).節與符。古代帝王授予使者的信物。 唐 沉亞之 《西邊患對》:“蓋天子之憂甚勤,與師長分節符,給所用以事邊,何因?”

(2).節符須雙方驗合,因喻結合密切。《參同契》卷下:“觀夫雌雄交6*媾之時,剛柔相結而不可解,得其節符,非有工巧以制禦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節符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節符(jié fú)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節”與“符”二字組成,需分釋其本義及引申義:


一、核心釋義

  1. 符節的信物屬性

    “節”指竹制憑證,“符”為金屬或玉制信物,二者均為古代官員、使臣執行公務時的身份及權力憑證。如《周禮·地官·掌節》載:“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合并使用時,“節符”特指代表王命的信物,如《漢書·武帝紀》提及“持節符出巡”。

  2. 道教中的節令法器

    在宗教語境中,“節符”指道教齋醮儀式中與節氣、時辰對應的符箓,用于召神劾鬼。葛洪《抱樸子·内篇》載:“立壇焚節符,以通天神。” 此類符咒需嚴格按節氣繪制,故稱“節符”。


二、字義源流考

二字組合後,“節符”在漢代文獻中已作為固定詞使用,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持節符以鎮四方”,凸顯其政治權威性。


三、現代使用與典源

現代漢語中“節符”已罕用,多見于古籍及道教文獻。主要典源包括:

  1. 《周禮·地官·掌節》:詳述周代符節制度。
  2. 《抱樸子·登涉》:載道教符咒與節氣關聯。
  3. 《漢書·文帝紀》:“持節符谕諸侯”,錄其行政職能。

古籍原文示例

《後漢書·輿服志》:“節符者,以竹為之,柄長八尺,以旄牛尾為其毦三重。” ——此制為漢代使節信物标準形制。


四、語義關聯詞

需注意,“節符”不同于“符節”:前者側重整體信物概念,後者為并列結構,強調“符”與“節”兩類器物(如《周禮》分述“玉符”“竹節”)。

網絡擴展解釋

“節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古代信物
    指古代帝王授予使者的憑證,由“節”和“符”兩部分組成,需雙方驗合方能生效。例如唐代沈亞之《西邊患對》中提到“分節符,給所用以事邊”,表明其作為權力象征的用途。

  2. 比喻結合密切
    因節符需嚴格匹配,後引申為“緊密關聯”的象征。如《參同契》中“剛柔相結而不可解,得其節符”,強調事物間不可分割的聯繫。

二、其他用法

三、總結

“節符”核心含義為古代信物及由此衍生的密切關聯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更多例句及文獻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王半衣筆記本電腦避賢路缽昙摩羅伽大寶寵行傳球翠钿摧決翠霧丹樓丹旐等競第一骨頓了讀書出版社鵝毛粉澤膚公鲠鲠廣柳桂椒含酸韓湘子衡機亨運煎铄靜民徑然金皿久假不歸倔強懼懾咖啡色磕喳覽聞辯見例兒撦兒禮射掄材羅阇賂贈瞢滞牛溲馬渤配割配錢劈柴屏屏賽鹦哥殺合釋菜世界時時平雙職工水楗套彙踏逐涕泗滂沲退厚限域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