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釋采 ”。1.古代入學時祭祀先聖先師的一種典禮。《禮記·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 鄭玄 注:“将舞,必釋菜於先師以禮之。”《新唐書·儒學傳上·孔穎達》:“帝幸太學,觀釋菜;命 穎達 講經。” 明 歸有光 《顧夫人八十壽序》:“公予告家居,率鄉人子弟釋菜於學宮。”
(2).君臨臣喪時入門前向門神緻禮的儀式。《儀禮·士喪禮》:“君釋采,入門。” 鄭玄 注:“釋采者,祝為君禮門神也。必禮門神者,明君無故不來也。”《禮記·喪服大記》:“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巫止于門外,君釋菜。” 鄭玄 注:“釋菜,禮門神也。”一說,進門前脫去華美的外衣。見 胡培翚 《儀禮正義》引 萬斯大 說。
“釋菜”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儀,主要有以下含義和背景:
教育禮儀
指古代入學時祭祀先聖先師的典禮,學生以蘋蘩、芹藻等植物為祭品表達尊師重道之意。這一傳統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樂師》的記載:“入學者,舍菜”(“舍”通“釋”),表明其起源可追溯至周朝。
喪葬禮儀
君主或尊長參加臣子喪禮時,入門前需向門神緻禮的儀式,稱為“釋菜”。例如《儀禮·士喪禮》提到“君釋采,入門”,鄭玄注解為“禮門神”。
别稱與祭品
又稱“釋采”“舍采”,以簡單植物(如芹菜、藻類)為祭品,象征樸素敬意,區别于更隆重的牲祭。
曆史與應用
周代起作為尊師禮儀,後擴展至婚禮、喪禮等場合。如《禮記·月令》記載仲春時節“命樂正習舞,釋菜”,唐代孔穎達也曾主持釋菜禮。
争議點
關于喪禮中的“釋菜”,部分學者(如清代胡培翚)認為可能是脫去華服以示哀悼,而非祭祀門神。
“釋菜”是古代禮制中兼具教育尊崇與喪葬規範的儀式,其核心是通過簡樸的祭祀行為傳遞敬意。如需更完整的文獻記載,可參考《周禮》《儀禮》及鄭玄、胡培翚的注解。
《釋菜》是指對菜的解釋、闡述。菜在這裡指的是蔬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
《釋菜》這個詞的部首是艹,總筆畫數為13畫。
《釋菜》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其中“釋”意為解釋,解釋菜的含義,起源于古代文化。
《釋菜》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釋菜」。
在古代漢字中,「釋菜」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1. 在這本書中,作者對各種蔬菜的營養價值進行了詳細的《釋菜》。
2. 他在視頻中分享了一些烹饪技巧和對各種菜肴的《釋菜》。
菜市場、菜單、菜肴、菜農、菜籽
菜譜、菜肴、菜單
菜食、葷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