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譏諷、憑吊。 明 楊慎 《詞品·柳枝辭》:“予獨愛無名氏雲:‘萬裡 長江 一帶開,岸邊楊柳是誰栽?錦帆落盡西風起,惆悵龍舟更不回。’……次句‘是誰栽’三字作問辭,尤含蓄,不言 煬帝 ,而譏弔之意在其中。”
“譏吊”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解析 由“譏”與“吊”組合而成:
二者結合後,特指通過含蓄的言語或意象,既表達諷刺批判,又暗含對曆史興衰的感慨。
2. 典型用例 明代楊慎在《詞品·柳枝辭》中評析詩句“岸邊楊柳是誰栽?”時,指出該句表面是疑問,實則通過楊柳意象暗諷隋炀帝開鑿運河的勞民傷財,同時憑吊朝代更疊的悲涼,形成“譏吊”的典型表達。
3. 表達特點
4. 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典文學評論,尤其是對曆史題材詩詞的賞析,強調作品在批判中兼具曆史反思的特質。現代使用較少,屬書面化表達。
《譏吊》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它通常用來描述對某人進行譏諷或嘲笑。下面将對該詞語進行詳細解析。
《譏吊》的拆分部首為讠和口。其中,讠是表示言語的部首,而口是表示人的部首。根據這兩個部首,我們可以推測出《譏吊》與言語和人有關。
《譏吊》的拆分筆畫共有14劃。具體的筆畫順序是:讠、二、一、一、丨、丿、一、一、一、一、一、丿、一、一。
《譏吊》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文字學著作中。這本書的作者是東漢末年的董仲舒。在《說文解字》中,他給出了《譏吊》的解釋并且解釋了它的用法。
《譏吊》的繁體字為「譏弔」。在繁體字中,「譏」表示譏諷或嘲笑,「弔」表示悼念或哀悼。
在古時候,寫《譏吊》的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地,漢字寫作為「譏吊」,其中的「譏」表示譏諷、嘲笑,「吊」表示悼念、哀悼。
下面是一些使用《譏吊》的例句:
1. 他經常向别人譏吊,這使得他在這個團隊中沒有好的聲譽。
2. 我們不應該對别人的失敗譏吊,而應該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
與《譏吊》相關的組詞包括:譏笑、譏諷、吊唁等。
與《譏吊》意義類似的近義詞有:嘲笑、諷刺、譏諷等。
與《譏吊》意義相反的反義詞有:贊賞、安慰、祝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