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薇和藿。貧苦人用以充饑。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滞》:“被褐代袞衣,薇藿當嘉饍。”《文選·曹植<雜詩>之二》:“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李周翰 注:“薇藿,草菜之食也。”
“薇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ēi huò,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薇藿”由兩種植物組成: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曆史語境中,用于描述古代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抱樸子》《文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4)。
薇藿(wēi huò)是一個漢字詞義,分為兩個字:“薇”和“藿”。下面将進一步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薇藿”是一個稱呼植物的詞彙,指的是山薇和藿香兩種植物。山薇是指一種類似于葡萄藤的植物,蔓生而上,葉子有鋸齒狀,花為紫紅色;而藿香則是指一種香草植物,具有獨特的氣味。
“薇藿”可以拆分為:“薇”的部首是“艹”,總筆畫數為16;“藿”的部首也是“艹”,總筆畫數為22。
“薇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葛生》中的一句詩:“轼爾薇藻,言猶在且。”意思是“放開你紫薇一樣的行為,語言依然留在心中。”這個詩句中的“薇藻”即指山薇和藿香兩種植物。
薇藿的繁體字形為“薇藿”。
在古時候的寫作中,漢字“薇藿”可以使用不同的寫法,例如:“薇穫”、“薄穫”、“藿綗”等。
1. 這裡種滿了薇藿,到處都彌漫着芬芳的氣息。
2. 他的話語像藿香一樣清新而怡人。
薇藿的相關組詞有:“薇葛”、“香薇”、“藿香”等。
薇藿的近義詞有:“藿薇”、“紫薇”等。
薇藿的反義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