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書箱。 宋 陸遊 《次韻範參政書懷》之三:“蠹篋有書供夙好,衡門無客作新知。” 清 唐孫華 《春日病中雜詠》之一:“蠹篋蛛絲搜藥裹,酒鎗蠟屐負花期。”
“蠹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比喻義兩個層面理解:
由“蠹”(蛀蟲)和“箧”(小箱子)組成,指被蛀蟲侵蝕的書箱。例如: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貪污腐敗、敗壞風氣的現象。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代詩詞集。
蠹箧(dù qiè)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被蟲蛀的箱子或盒子。蠹箧通常用來存放書籍或文件,長期不使用或保存不當,容易受到書蟲或其他蛀蟲的侵害。
蠹箧的拆分部首是虍(hū)和⺮(zhú),其中虍為左部的偏旁,⺮為右部的偏旁。蠹箧的總筆畫數為15畫。
蠹箧源自于古代漢字,衍生自當時的字形和意義。在繁體字中,蠹箧的寫法為「蠹篋」。
在古代,蠹箧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體上仍保留了虍和⺮這兩個部首的形狀。在古代的文獻中,我們可以找到使用「蠹楬」或「蠹匳」來指代蠹箧的記載。
1. 他打開蠹箧檢查文件,發現很多重要的紙張都被蟲蛀了。
2. 蠹箧裡的古籍已經被蛀得面目全非。
與蠹箧相關的組詞有:書蠹、蠹害、蠹壞、蠹蟲等。
與蠹箧近義的詞語是書匣、書櫃,指的是存放書籍的家具。而沒有蟲蛀、完好無損的筆記本或文件夾可以被看作是蠹箧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