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讨的意思、進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讨的解釋

進攻讨伐。《後漢書·耿弇傳》:“因詔 弇 進讨 張步 。”《三國演義》第二回:“於是三人連夜引軍來投 朱儁 , 儁 待之甚厚,合兵一處,進讨 張寶 。”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二:“上乃命 康親王 傑書 ,為奉命大将軍,貝子 傅喇塔 為寧海将軍,赴 浙 進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雙音節動詞,其核心含義指發動軍事進攻以征伐或讨伐,常用于描述古代戰争或軍事行動。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指軍隊向前推進并發起攻擊,以征讨敵人或平定叛亂。該詞強調主動出擊的軍事行為,多用于官方或正義一方對敵對勢力的武力清剿。

《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進攻讨伐”,如:“命将進讨,所向克捷。”(《三國志·魏書》)

二、構詞與語義分析

三、典型用例(引自權威典籍)

  1. 《明史·太祖本紀》

    “(徐達)率諸将進讨張士誠,克平江。”

    描述明軍進攻張士誠勢力的軍事行動。

  2. 《資治通鑒·唐紀》

    “诏發諸道兵進讨淮西叛鎮。”

    指朝廷調兵征伐叛亂的藩鎮。

  3. 《後漢書·皇甫嵩傳》

    “嵩奉诏進讨黃巾,連戰皆捷。”

    記載朝廷軍隊鎮壓黃巾起義的戰役。

四、近義與語境辨析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3. 二十四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進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進攻讨伐,多用于古代軍事行動的描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詞源與用法

  1. 古代軍事術語
    “進讨”是典型的文言詞彙,常見于史書和古典小說。例如:

    • 《後漢書·耿弇傳》記載:“因诏弇進讨張步。”
    • 《三國演義》第二回提到:“合兵一處,進讨張寶。”
    • 清代魏源《聖武記》卷二中也有類似用法。
  2. 詞語結構

    • “進”:指向前推進或發起行動;
    • “讨”:指征伐、懲治。
      組合後強調以進攻手段達成征伐目的。

三、古籍例句

  1. 宋代李之儀《寄範七平涼》
    “今作進讨計,萬裡入鼓鼙。”
  2. 明代劉崧《贈州掾李複亨》
    “生還趨進讨,汛掃何捷便。”
  3. 清代申颋《紀殷仲泓事四十韻》
    “遂此擒僞官,鼓進讨元兇。”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還原古代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後漢書》《三國演義》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睹愛如珍寶白袍拜慶班竹報冰公事報享逼塞察風乘僞行詐蔥黃蕩失大業電焊多種方當方質肺勞蜚鳥盡﹐良弓藏俸冊風示符術耿潔拱手聽命官侶閨流合志話談假名托姓簡鑒酒律吉祝居儉峻肅軍仗連謀亂死崗子眊眼媚事眉眼傳情綿蕞哪搭盤完疲瘠青天霹靂窮幕棄羣臣齊舍曲城群雄逐鹿髯茹日暖風恬紗櫥涉厲贳死爽恺探湯蹈火頽累頑石伭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