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拉下臉的意思、拉下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拉下臉的解釋

(1) [look displeased; put a long face; put on a stern expression]∶露出不高興的表情

他聽了這句話,立刻拉下臉來

(2) [not spare sb's sensibilities; refuse to accomodate; sow no favouritism]∶不顧情面

他對誰都能拉下臉來

詳細解釋

(1).不顧情面。《紅樓夢》第六五回:“ 賈珍 也不承望 三姐兒 這等拉的下臉來。”

(2).不害羞,不顧羞恥。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拉下臉跟您說吧,我的女人都跟我散了,沒有飯吃,她一個人受不了這樣的苦,她跟人跑了。”

(3).指不高興的表情。如:他聽了這句話,立刻拉下臉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拉下臉”是一個漢語多義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不顧情面

指在處理事務時公正無私,不因私人關系而偏袒。例如:

2.露出不高興的表情

形容因不滿或生氣而表現出明顯的情緒變化。例如:


使用場景與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學引用,可參考《紅樓夢》等經典作品,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拉下臉的意思

“拉下臉”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人臉上的表情不悅或者顯得嚴肅冷漠,也表示某人态度不友好,甚至生氣。這個詞通常用于貶義,表示某人面對他人時态度不友好、不禮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拉下臉”由“拉”、“下”、“臉”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拉(手)下(力)臉(肉)。

拆分筆畫:拉(7畫)下(3畫)臉(14畫)。

來源和繁體

“拉下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原文是:“今日主人拉臉,昨夜更不多飲。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不需要改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演變的過程中,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比如“臉”這個字,在古代有時寫作“臉”或“臉子”,但在現代漢字中統一寫作“臉”。

例句

他聽到那個消息後,立刻拉下臉,一言不發。

她看到這個問題後,臉上拉下了個大大的問號。

組詞

面無表情、陰沉臉、闆着臉、嚴肅面容。

近義詞

闆着臉、面無表情、不悅。

反義詞

笑逐顔開、開顔而笑、和臉相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