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簪導。一種首飾。用以束發。《隋書·禮儀志七》:“案《禮圖》,有結纓而無笄導。”《隋書·禮儀志七》:“承武弁者,施以笄導,謂之平巾。”《北史·藝術傳下·何稠》:“ 魏 晉 已來,皮弁有纓而無笄導。 稠 曰:‘此古田獵服也,今服以入朝,宜變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導,自 稠 始也。”
“笄導”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束發首飾,兼具實用與禮儀功能,具體含義如下:
需注意“笄導”與成語“笄導(教導年幼者)”的區分,後者是引申的文學化表達,與束發首飾無關。
《笄導》這個詞源自漢語,表示“指導與教誨”。常用于形容幫助他人成長、引導他們正确方向的行為。
《笄導》的拆分部首是“⺮”和“寸”,筆畫總數為10畫。
《笄導》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組成的。
1. “笄”(jī)是古代女子成年時佩戴的一種裝飾品,也作為成年的象征。引申為“莊重、成熟”。
2. “導”(dǎo)表示“引導、教誨、指導”。
将兩個詞組合而成的《笄導》,意味着通過引導和教誨,幫助他人成長為成熟、莊重的人。
《笄導》的繁體字為“筠檮”。
古時候,漢字《笄導》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由于字形演變、字書的改進和時代變遷,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古代碑刻或文獻中所見的寫法可能以“筠檮”出現。
1. 她用《笄導》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向正确的方向邁進。
2. 可愛的老師用睿智的《笄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潛力。
1. 指導
2. 教誨
3. 引導
4. 指引
5. 輔導
1. 引導
2. 指點
3. 教導
4. 指引
5. 教誨
1. 誤導
2. 引偏
3. 誤教
4. 扭曲
5. 騙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