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稅外方圓的意思、稅外方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稅外方圓的解釋

唐 藩鎮于朝廷規定的常稅之外,巧立名目,括取民財,進貢皇帝,稱“稅外方圓”。《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二年》:“藩鎮多以進奉市恩,皆雲稅外方圓。” 胡三省 注:“折則成方,轉則成圓,言於常稅之外,别自轉折,以緻貨財也。”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因為他( 唐德宗 )貪財,節度使多以進奉名義來讨喜歡。名目有‘稅外方圓’(正稅外周轉)、‘用度羨馀’等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稅外方圓”是唐代曆史中的一個特定術語,主要用于描述地方藩鎮在常規稅收之外斂財進貢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曆史背景

3.操作方式

4.文獻記載

5.與現代的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稅收制度或具體曆史事件,可參考《資治通鑒》《中國通史》等權威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稅外方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稅外方圓》是一個成語,意為超越了稅收範圍,即指一些隱藏的收入不被納稅機關所掌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稅外方圓》這個成語的部首是“方”,筆畫數為4。

來源

《稅外方圓》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中國,當時明朝政府實施了嚴格的征稅制度,然而,由于一些商人和地主等群體的漏稅、偷稅等行為,很多財産收入沒有被列入稅務部門的征稅範圍。因此,人們将這種隱藏的收入稱為“稅外方圓”,以強調這些財富脫離了正常的稅收監管。

繁體

《稅外方圓》的繁體字為《稅外方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稅外方圓》的漢字拆分和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方”字在古代寫作“方阜土”,而“圓”字寫作“囗元。”

例句

1. 他的財産來源于各種渠道,其中的大部分都屬于《稅外方圓》。

2. 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稅外方圓》資産的查處力度。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稅收、稅務、方正、圓滿。

近義詞

類似意義的詞有:躲稅、逃稅、漏稅。

反義詞

與《稅外方圓》相反的詞是“納稅”,意為按規定的程式繳納稅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