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孫的意思、末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孫的解釋

後代子孫;末代子孫。《逸周書·克殷》:“ 殷 末孫 受德 ,迷先 成湯 之明,侮滅神祇不祀。”《大戴禮記·少閑》:“ 禹 崩十有七世,乃有末孫 桀 即位。”《漢書·劉向傳》:“雖有 禹 湯 之德,不能訓末孫之 桀 紂 。”《後漢書·韋彪傳》:“﹝ 章帝 ﹞行至 長安 ,乃制詔 京兆 尹、 右扶風 求 蕭何 、 霍光 後。時 光 無苗裔,唯封 何 末孫 熊 為 酇侯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孫是漢語複合詞,指家族中最末代的後裔,尤強調血緣傳承的末端。以下從權威詞典與文獻角度分述其釋義及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直系遠代子孫

    指先祖的末代後嗣,常見于史書與族譜記載。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後代子孫”㊟¹,突顯血脈延續的終點。《王力古漢語字典》強調其“世系中最晚輩”的屬性㊟²。

    例句:

    《史記·秦本紀》:“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末孫曰蜚廉。”——蜚廉即秦先祖的末代承嗣者。

  2. 旁系遠親

    引申指同族中關系疏遠的後代。《辭源》注:“遠裔,後嗣”㊟³,如《晉書·劉頌傳》載“(漢)武帝末孫”指漢室疏宗。


二、詞源結構與文化内涵


三、權威文獻用例

  1. 《漢書·韋賢傳》:

    “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子孫困窮,末孫至為戍卒。”——以“末孫”指代衰落後裔。

  2. 《宋史·禮志》:

    祭祀禮制中“末孫”與“始祖”對舉,凸顯宗族譜系的兩極㊟⁵。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書面語,多用于曆史叙述或家族文獻。日常表達可替換為“遠代子孫”“後嗣”,避免歧義。


參考資料來源:

㊟¹ 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²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

㊟³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

㊟⁴ 魏書·匈奴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⁵ 國家語委古代漢語語料庫:http://corpus.zhonghuayuwen.org(檢索“末孫”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末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ò sūn,其核心含義指後代子孫,尤其側重指家族中最後一代或最小的子孫。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後代子孫
    泛指家族延續的後代,如《漢書·劉向傳》提到“末孫之桀纣”,即指夏桀、商纣作為王朝末代君主。
  2. 末代子孫
    強調家族傳承的末端,如《逸周書·克殷》中“殷末孫受德”指商纣王,凸顯其作為商朝最後一代君主的身份。

文化背景與用法


結構與文獻例證


“末孫”既可用于中性描述家族後代,也可在曆史語境中暗含對末代子孫失德的批判。其含義結合具體文獻背景,需根據上下文進一步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災搏執沖波綽燈貸命大江南北打來回風門水口風筌敷興負質趕頭水割青宮莊歸诒閨英闱秀郭況穴海倫虹伸悔慚惠來狐塞僥讦極目遠望救困扶危捐落決塞峻峙空城窺取老光老少無欺醽酒偻俯旅寓麻皮明火執杖鳴指姆母鳥旗跑淩鞋拼殺芘蔭遣除傾語親田泅渡毬露錦柔美鋭将三關語上軌道删約食租衣稅隨俗浮沉停絶望聞問切瓦沼憲典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