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安的意思、奉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安的解釋

(1).舊稱安葬皇帝或父親。《漢書·劉向傳》:“其賢臣孝子亦承命順意而薄葬之,此誠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後漢書·明帝紀》:“司徒 訢 奉安梓宮,司空 魴 将校復土。”

(2).安置神像、神位等亦稱奉安。 宋 蘇轼 《畫西方阿彌陀佛贊》:“像成奉安於 金陵 清涼寺 。”《明史·周冕傳》:“重建太廟成,奉安神主,帝将遣官代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奉安”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曆史語境演變而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奉安”原指恭敬地安放或安置,源自古代宮廷禮儀,特指對皇帝、貴族或神像的尊崇行為。隨着時間推移,其應用場景逐漸擴展,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安葬儀式:舊時專用于皇帝或父親的葬禮,如《後漢書》記載“司徒訢奉安梓宮”即指安葬帝王。
  2. 安置神位:将神像、牌位等恭敬地安置于廟宇或祠堂,如宋代蘇轼描述“像成奉安于金陵清涼寺”。

二、曆史用法

  1. 帝王葬禮:漢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用法,如《漢書·劉向傳》提及“奉安君父”,強調臣子對君主的忠孝。
  2. 宗教儀式:明清時期也用于宗廟祭祀,如《明史》記載重建太廟後“奉安神主”。

三、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下,“奉安”特指為國家元首舉行的隆重葬禮。例如:

四、其他相關

“奉安”一詞承載了古代禮制與現代曆史事件的雙重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古籍或近現代奉安儀式的曆史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安(fèng ā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虔誠地向神佛或祖先獻祭或緻敬。根據字形和讀音可以将它拆分為“奉”和“安”兩個部分。其中,“奉”是一個常用的漢字,它的部首是“大”,有8個筆畫;而“安”的部首是“宀”,有6個筆畫。 “奉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封建社會。在古時候,人們常常會向神靈或祖先敬獻祭品,以表示對神明或先人的敬意和信仰。這種行為被稱為“奉安”。 值得一提的是,在繁體字中,“奉安”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 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關于“奉安”的描寫,例如:“朝廷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向天地神靈奉安。”這句話中描述了朝廷舉行祭祀儀式時向神靈獻祭的場景。 除了“奉安”這個詞,還可以通過組詞的方式将其與其他漢字組合起來,形成新的詞語,例如:“奉獻”、“安置”等。 在意義上,與“奉安”相近的詞語有“敬奉”、“尊崇”等,它們都表示對神靈、祖先或重要人物的敬仰和尊重。 而與“奉安”相反的詞語則是“亵渎”、“玷污”等,它們表示對神靈或祖先不尊重、不敬畏的行為。 綜上所述,“奉安”這個詞的意思是虔誠地向神靈佛祖或祖先獻祭或緻敬的行為。拆分部首是“奉”和“安”,來源于古代封建社會,也可以通過組詞的方式與其他漢字結合形成新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