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人正士的意思、端人正士的詳細解釋
端人正士的解釋
端莊正直的人。《朱子語類》卷一八○:“他好放肆,見端人正士以禮自持,卻恐他來檢點,故恁詆訾。”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學黨五十九人,無非端人正士,盡入 劉珏 一網。” 魯迅 《書信集·緻楊霁雲》:“ 可望 後降 清 ,蓋亦替‘天朝’掃除端人正士,使更易于長驅而入者。”
詞語分解
- 端人的解釋 正直的人。《孟子·離婁下》:“夫 尹公之他 ,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趙岐 注:“端人,用心不邪僻。” 宋 秦觀 《賀呂相公啟》:“繇是端人坌集,異黨寖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富翁》:“此人
- 正士的解釋 .正直之士。《書·泰誓》:“屏棄典刑,囚奴正士。”《晏子春秋·問下十九》:“正士處勢臨衆不阿私,行于國足養而不忘故。”《後漢書·王符傳》:“正士懷怨結而不見信,猾吏崇姦軌而不被坐。” 徐念慈 《餘之小
網絡擴展解釋
“端人正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為人正直的人。常用于形容言行符合道德規範,具有高尚情操的士人或君子。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出自宋代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八十:“他好放肆,見端人正士以禮自持,卻恐他來檢點。”
- 現代引用:魯迅在《書信集·緻楊霁雲》中曾用此詞,指代被排斥的正直之士。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賓語或定語,多含褒義。
- 成語結構:聯合式,由“端人”(正直之人)和“正士”(品行端正的士人)并列組成。
4.例句與語境
- 古代用例:“學黨五十九人,無非端人正士。”(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
- 現代用例:“蓋亦替‘天朝’掃除端人正士,使更易于長驅而入者。”(魯迅)
5.相關詞彙
- 近義詞:正人君子、德高望重
- 反義詞:奸佞小人、衣冠禽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朱子語類》或魯迅相關書信。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人正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端莊、正直、有品德的人。它的拆分部首是「立」和「申」,其中「立」表示立正,「申」表示申明為人。它的拆分筆畫是9畫,具體的部首和筆畫分别為:豎、皿、豎、點、亠、一、丨、一、丶。
《端人正士》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最早出現在《漢書·趙昧傳》中,用于形容趙昧為人端莊、正直。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端人正士》中的「端」字,在古代寫作「耑」;「正」字在古代寫作「㦸」;「士」字在古代寫作「之」。古代漢字的寫法因時代和演變而有所不同,但它們的意義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關于《端人正士》的例句:
1. 他一直被稱為一個《端人正士》,因為他一貫以正直的品德示人。
2. 她的行為舉止總是端莊大方,是真正的《端人正士》的典範。
一些與《端人正士》相關的詞語有:正直、端莊、品德高尚、有擔當等。
近義詞:正人君子、義士、裝扮、謹慎等。
反義詞:刁鑽、詭計多端、不擇手段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