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伐芟除。《舊唐書·李绛傳》:“及 鎮州 節度使 王士真 死,朝廷将用兵讨除, 絳 深陳以為未可。” 宋 範仲淹 《上呂相公書》:“如未克勝,賊勢不衰,縱入讨除,豈肯逃散。”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七》:“況 元 之遺孽尚在朔漠, 明玉珍 在 蜀 , 梁王 在 雲南 ,方事讨除,未遑遠略。”
“讨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讨除”指通過讨伐或清除的方式消除不良事物或隱患,強調主動采取措施解決問題。例如《舊唐書·李绛傳》中提到的“用兵讨除”,即通過軍事行動平定叛亂。
以上解釋綜合自《漢語詞典》(查字典)、漢典及曆史文獻用例。如需進一步查閱,可訪問相關詞典網站獲取完整信息。
讨除指的是消除、清除、鏟除等意思,指通過努力去除掉或擺脫某種不好的事物或現象。
讨除的拆分部首是言和頁,筆畫是5畫。
讨除是兩個意義相近的動詞組合成的詞彙,讨的意思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行動,除的意思是去掉、消除。因此,讨除就是通過行動去消除某種不好的事物或現象。
《讨除》的繁體字是「討除」。
在古時候,漢字「讨除」的寫法可能有些變化,但基本上依然保持了「讨」和「除」兩個字的基本形狀和意思。
1. 我們要讨除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實現真正的平等。
2. 他通過努力學習,終于讨除了自己的懶散習慣。
與「讨除」有關的組詞有:讨厭、讨好、除去、除夕等。
與「讨除」意思相近的近義詞有:消除、清除、鏟除、去除等。
與「讨除」意思相反的反義詞有:保留、維持、保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