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忙銀的意思、忙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忙銀的解釋

清 代稱每年上忙、下忙所征收的稅銀。 民國 初年,沿襲舊名,稱田賦為忙銀。 郭孝成 《江蘇光複紀事》:“本年忙銀,準其仍用舊串,但将減成、折價各節,加用紅戳叙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忙銀是明清時期賦稅制度中的專業術語,特指按季節征收的田賦類别,屬于實物稅向貨币稅過渡階段的重要形态。該詞最早見于明代《萬曆會計錄》,清代《賦役全書》進一步明确其征收标準。

從制度設計看,忙銀分為“上忙”和“下忙”兩期征收:

征收對象涵蓋民田、官田等所有登記在冊的耕地,折銀标準依據土地肥瘠程度劃分為九等則例。據《清史稿·食貨志》記載,康熙年間實行“攤丁入畝”後,忙銀逐漸與丁銀合并征收,構成地丁銀主體部分。

這項賦稅制度的特殊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1. 以白銀為核算單位,反映明中葉後貨币經濟的發展
  2. 采用分季繳納方式,緩解農戶現金流壓力
  3. 建立由“糧長”到“櫃銀”的征繳體系,完善稅收管理機制

該術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于經濟史研究領域。其詞源構成采用“忙”(農忙時節)+“銀”(稅銀)的複合結構,準确概括征稅時間與繳納形式的雙重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忙銀”是一個曆史財稅術語,主要與清代及民國初期的田賦征收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清代将每年田賦分兩次征收,稱為“上忙”和“下忙”,對應的稅銀合稱“忙銀”。民國初期沿用了這一名稱,仍将田賦稱為“忙銀”。

  2. 征收方式

    • 上忙:通常在農曆二月至五月間征收,對應春耕時期。
    • 下忙:在農曆八月至十一月間征收,對應秋收季節。
      這種分時征收的方式考慮了農業生産的周期性,減輕農戶一次性繳稅的壓力。
  3. 曆史沿革
    民國初年雖廢除清代稅制,但“忙銀”作為田賦代稱仍被沿用。例如1911年江蘇光複時,政府曾通告“本年忙銀準其仍用舊串”,僅調整折價比例(見引文)。

  4. 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 “忙”字本義:原指事務繁雜,此處引申為農忙季節。
    • “地丁銀”:清代另一田賦名稱,與“忙銀”同屬農業稅範疇,但征收方式不同。
  5. 現代研究意義
    該術語反映了古代財稅制度與農業社會的緊密聯繫,是研究經濟史的重要切入點。

注意:部分非權威來源(如)誤将“忙銀”解釋為“形容忙碌”的成語,此為訛傳,需以曆史文獻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馬生綁架寶用偪勒冰紋不革慘戚差量長啜大嚼陳詞濫調踹落垂箔除籍慈懿搭蓋墊角動兵獨木橋法律顧問飛蛾赴焰釜竈公牍管區後時家間健婦焦石轇軋鏡石金書觖怅絶衆抗禦客戰苦海茫茫昆侖子褴褛靈眇離鳥胧光麥粒腫馬騎燈明辨是非冥旴秘丘内霤撚弄判決嚬蛾氣不平绮情石涵士庶殊禮私奴私願酸酷讨綏縣命閑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