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人稱自己的叔父為家叔。《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每覽 荊邯 説 公孫述 以進取之圖,近見家叔表陳與賊争競之計,未嘗不喟然歎息也。”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序》:“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為小邑。” 宋 周必大 《跋秦少遊帖》:“家叔已赴 濱州 渤海 知縣,祖父在彼幸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七回:“我接我家母出來的時候,寫了信托我一位同族家叔,號叫 伯衡 的,代我經管着一切租米。”
“家叔”是漢語中一種謙遜的稱謂,用于對外人提及自己的叔父,屬于古代書面語中的自謙表達方式。
基本含義
指稱自己的叔父(父親的弟弟),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例如晉代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序》中寫道:“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于小邑”,即用“家叔”代指自己的叔父。
使用場景
注意事項
該詞體現了古代漢語中“家+X”的謙稱結構(如家父、家兄),強調血緣關系的内外之别。現代使用時可結合具體語境,若需更通俗的表達,可直接用“我叔叔”替代。
《家叔》這個詞是指家庭關系中的叔叔。叔叔是指父親的弟兄或父親的姐妹的丈夫。
《家叔》這個詞的部首是宀(mian),表示與房屋相關的含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5。
《家叔》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由“家”和“叔”兩個字組成。其中,“家”指的是由幾個人組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可以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叔”指的是兄弟中排行比自己大一級的男性親屬。
《家叔》的繁體字是「家叔」。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家叔》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家叔」。
他是我的家叔,對我非常關心和照顧。
家族、叔父、家人、叔侄、叔伯。
伯父、叔父、舅舅。
侄子、甥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