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 金 龐鑄 《山谷透涓帖》詩:“平生敗筆塚纍纍,妙處不減磨崖碑。”
磨崖碑,又稱“摩崖碑”,指直接镌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或碑文。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磨崖碑是古代石刻的一種形式,特指将文字刻于天然崖壁上,而非獨立石碑。這種形式常見于紀念重大曆史事件或頌揚功績,如唐代元結撰文、顔真卿書寫的《大唐中興頌》即屬典型磨崖碑。
曆史背景
磨崖碑多與曆史事件相關。例如宋代江瓊在《磨崖碑》詩中提到“元水部磨崖碑,為唐中興作也”,指唐代安史之亂後,元結為頌揚國家複興所作的石刻。
文學引用
曆代文人常以磨崖碑為意象,表達對曆史的追思。如金代龐鑄詩雲:“妙處不減磨崖碑”,宋代鄭思肖亦寫道:“天開萬仞磨崖碑”。
如需了解具體碑文内容或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古籍《輿地紀勝》或實地考察現存遺迹。
《磨崖碑》(mó yá bēi)是一個成語,由“磨”、“崖”、“碑”三個字組成。
- “磨”字的部首是石(矶)并包含8個筆畫
- “崖”字的部首也是石(山)并包含10個筆畫
- “碑”字的部首也是石(石)并包含13個筆畫
“磨崖碑”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化傳統——在山崖上刻字作碑。它是指在崖壁上刻寫文字或雕刻成碑形狀。
相對應的繁體為「磨崖碑」。
在古時候,「磨崖碑」這三個字的書寫方式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含義基本相同。
1. 這塊磨崖碑上刻滿了古代文人的詩詞。
2. 村莊的入口處立着一座磨崖碑,紀念先祖的英勇事迹。
磨碑
近義詞:石碑、刻碑、雕碑
反義詞:臨崖(不刻石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