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勀己的意思、勀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勀己的解釋

克制自己。勀,同“ 克 ”。《隸釋·漢北海相景君碑》:“勀己治身,寔渘寔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勀己”為生僻組合詞,需拆解單字釋義:

一、單字解析

  1. “勀”為“克”的異體字,原義為“戰勝”。《說文解字》釋:“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後引申為“克制、約束”。例如《論語·顔淵》“克己複禮為仁”中“克”即表約束自身之意。

  2. “己”指自身、本人。《玉篇·己部》載:“己,紀也,自紀也。”古漢語中常與“克”連用,構成“克己”一詞,強調對自我欲望的節制。

二、組合詞釋義

“勀己”與“克己”同義,屬罕見書寫形式,意為“約束自身言行以符合道德規範”。例如清代學者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中提及“克己之功”,即通過内省抑制私欲。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勀己”極少使用,規範書寫應為“克己”。該詞常見于傳統文化研究領域,如《中國哲學簡史》中引用儒家思想時,強調“克己”為修身核心。

網絡擴展解釋

“勀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克制自己,強調對自身欲望或行為的約束。具體解釋如下:

  1. 字義解析

    • 勀:同“克”,表示“克制、戰勝”。該字在《廣韻》中注音為“苦得切”,本義為“用力之極”,後引申為克服、約束之意。
    • 己:指自身,與“克”結合後構成“克制自己”的複合含義。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碑文《隸釋·漢北海相景君碑》中的“勀己治身,寔渘寔剛”,意為通過自我約束來修養身心,兼具柔與剛的品質。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修身養性的道德準則。

  3. 相關詞彙擴展

    • 近義表達:克己慎行、安分守己。
    • 反義對比:損人利己、恣意妄為。
  4.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勀己”已不常用,但“克己”仍保留在成語如“克己複禮”中,體現傳統文化對自我約束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勀”的字形演變或取名寓意,可參考漢字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報捷變幻笞榜赤埴船腳憷場捶勒除折觸損錯疊挫抑達書郵逗毆二二虎虎防患發摘封還分至父蔭告老還鄉高山深澗戈鈇官宦合江樓花萼花廳糊糊婚外戀虎視郊甸禁地斤墨蝍且甘帶軍氣狼亢滅絕人性銘典南陽子鬧紛紛爬山涉水歉儉遣将徵兵商籌盛旦升阻比神說鬼話沈冤套近乎天街條菅霆奮湍波土階茅屋讬性亡何尾欠無香火情小産洗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