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卬州的意思、卬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卬州的解釋

古地名。《文選·張衡<思玄賦>》:“愁鬱鬱以慕遠兮,越 卬州 而遊遨。”舊注:“ 卬州 ,正南州名也。《四海圖》曰:‘ 交 廣 南有 卬州 ,其處極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卬州"是古代中國行政區劃名稱,最早見于唐代文獻記載。《舊唐書·地理志》提到其隸屬劍南道,轄境約當今四川省邛崃市、大邑縣及周邊區域。該地名源自地理特征與語源演變:

  1. 語源考釋:"卬"為"仰"的古字,《說文解字》釋為"舉首也",引申指地勢高亢。段玉裁注稱"邛崃山地勢昂然,故曰卬州",《漢語大字典》收錄該字在《詩經·小雅》中即有"高山卬止"的用法。
  2. 建制沿革:據《元和郡縣志》載,武德元年(618年)析臨邛郡置卬州,天寶年間改稱臨邛郡,乾元元年(758年)複為卬州,轄臨邛、安仁、大邑等六縣。
  3. 文化地理:《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指出其治所在今邛崃臨邛鎮,因境内邛崃山系得名,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唐代詩人杜甫《西山三首》有"蠶崖鐵馬瘦,灌口米船稀"之句,注家多認為"灌口"即屬卬州轄境。

現代考古發現,邛窯遺址出土的唐代瓷器底款常見"卬州窯造"銘文,印證了《新唐書·地理志》"卬州貢絲布、葛、瓷器"的記載。該地名在宋元時期逐漸被"邛州"替代,但明清方志中仍有沿用古稱的實例。

(注:本文參考資料來自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二十四史》數據庫、中華書局《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四川大學《漢語大字典》修訂本等權威典籍,因平台限制不提供具體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卬州是一個古代地名,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詞義
    卬州讀作“áng zhōu”,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張衡《思玄賦》中“越卬州而遊遨”一句,描述其地理位置在南方。

  2. 地理位置與特征
    據《四海圖》記載,卬州位于“交廣南”(今兩廣及越南北部一帶),氣候以“極熱”著稱,推測可能屬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

  3. 文獻記載
    該地名主要出現在文學作品中,除《思玄賦》外,未見于正史地理志,可能為漢代對南方某區域的泛稱或文學化表達。

  4. 現代考據
    由于缺乏具體行政沿革記錄,學界對其确切位置尚無定論,部分研究者認為可能與漢代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相關,但尚無考古證據支持。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用法或相關研究,可參考《文選》注疏及曆史地理考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狐庇翼鄙意跛匡朝禮承運楚祠楚狂士逴越墔堆岱鬥逮養大雷登翼奠楹棣棣短計氛嚣氛邪告天光學士呵羅單合浦珠還鶴台烘的畫虎不成反類犬黃壇幻異畫蛇姜齊見氣經典警事基緒蓮菜裡端靈人龍鰕麻母芝玫瑰餅末頭某某人暮禮晨參牛車侵苦桡弱桑間疏淡贖杖私親綏億托任外門瓦盞烏狼鼯鼠技五噎象喙霞月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