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指毛筆。 清 龔自珍 《才盡》詩:“才盡不吟詩,非關象喙危。”
“象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釋義
“象喙”字面指大象的鼻子(“象”)和鳥獸的嘴(“喙”),但在文學中借指毛筆。這一比喻可能源于毛筆的筆管形似象鼻,筆尖如鳥喙般尖細。
出處與例句
該詞見于清代龔自珍《才盡》詩:“才盡不吟詩,非關象喙危。” 此處“象喙”代指毛筆,詩人自嘲才思枯竭并非因毛筆損壞,而是自身原因。
“喙”的延伸含義
“喙”本義為鳥獸的嘴,後引申為人的口舌(如“百喙莫辯”)。在“象喙”中,通過借代手法将毛筆拟物化,體現古典文學用詞的含蓄與意象化特點。
使用場景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出現,多見于詩詞或研究古典文獻時,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義。
“象喙”是毛筆的雅稱,通過動物特征隱喻書寫工具,展現了漢語詞彙的形象性與文化意蘊。
象喙(xiàng huì)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動物的鼻子或喙部相似于象鼻的特征。
象喙的部首是豕,總共有10個筆畫。
《象喙》一詞最早可追溯至《爾雅》這本古代的詞典,形容動物鼻子特征。這個詞後來也被引申為比喻物體形态與象鼻相似的意思。
《象喙》的繁體字是「象戲」。
在早期的漢字寫法中,「象」字的上方有一個延伸的直線,表示象喙的延伸形态;「喙」字的下方則是一個彎曲的線條,表示象喙的形狀。
1. 他那條長長的鼻子彎曲如象喙,引人注目。
2. 鷹的嘴像一個鋒利的象喙,用來撕開獵物。
象喙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更複雜的形容詞或名詞,如:象喙般的、象喙狀、象喙特征等。
類似的詞語有:象鼻、長吻、尖喙等。
與象喙相反的詞語是:扁鼻、短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