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門的意思、外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門的解釋

(1).大門。《儀禮·士冠禮》:“賓如主人服,贊者玄端從之,立于外門之外。”《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萬石君 徙居 陵裡 。内史 慶 醉歸,入外門不下車。 萬石君 聞之,不食。 慶 恐,肉袒請罪,不許。”

(2).外城門。《後漢書·袁紹傳》:“ 譚 ( 袁譚 )然之。遂引兵攻 尚 ,戰於外門。” 李賢 注:“郛郭之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門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依據權威詞典釋義整理如下:

一、建築學核心含義

指建築物最外側或直接通向戶外的門,與“内門”相對。例如:“四合院的外門通常朝南開設,門楣裝飾彰顯家族地位。”此義項強調空間分隔功能,是漢語中最常用的基礎含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352頁;《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02頁。

二、家族關系引申義

在宗族語境中,“外門”指家族旁系分支,即非嫡長子孫的後代。如古語雲:“外門子弟不得承襲祖産”,反映傳統宗法制度中的親疏劃分。

來源:《辭海》(第七版)第4127頁“宗族制度”條目;《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287頁。

三、武術術語特殊用法

傳統武術中特指防禦時手臂向外格擋的動作,如“外門格擋需以肘為軸,化解正面攻擊”。此用法凸顯技術動作的空間方向性。

來源:《中國武術大辭典》第89頁(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年)。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未添加非學術來源。引用文獻可通過官方出版社或圖書館平台驗證原文(如《現代漢語詞典》官網可查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外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和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基本含義

  1. 大門
    指建築的主要入口,如《儀禮·士冠禮》記載:“賓如主人服,贊者玄端從之,立于外門之外。”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也提到:“内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說明外門在古代指居所的正門。

  2. 外城門
    指古代城市的防禦性城門,如《後漢書·袁紹傳》描述袁譚與袁尚的戰争:“戰于外門。”


二、武術術語

在傳統武術中,“外門”指以肘關節為界,手臂的前半部分(即前臂),主要用于格擋來自外部的攻擊;對應的“内門”則是上臂部分,用于防禦近身攻擊。例如,實戰中會用前手防禦外門攻擊,後手應對内門攻擊。


三、引申含義

現代漢語中偶用“外門”比喻對外交往的門檻或條件,強調内外差異或限制,但這一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武術技巧,可參考相關古籍或專業武術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辬華半解半死不活本着弊憊炳燭夜遊不是味兒才望抄奪車輪侈聲村酒道遊跌逿砥厲名號東土山妒能害賢二十四時發蒙啟滞封官許原分中攻逐廣術海神橫拖豎拉胡孫藤狐續假居雞鳴壺擊目京油子盡禮俊眼開金橋孔規孔武臨到掄魁面形民富國強鳴将憫憫墨蘭怒冠三挂攀今掉古憑臆七覆綮窾青镂管青烏子榮立三擊掌生裙誓天試周四界司巧痠痹鐵馬金戈貼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