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祭告天帝。《東觀漢記·安帝紀》:“遣司徒等分詣郊廟社稷告天請命。”《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 李賢 注:“天高不可達,故燔柴以祭之,庶高煙上通也。”
(2).呼天訴冤。《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庶女告天,振風襲於 齊 臺。” 李善 注:“《淮南子》曰:‘庶女告天,雷電下擊, 景公 臺隕,海水大出。’ 許慎 曰:‘庶女, 齊 之少寡,無子,養姑。姑無男有女,女利母財而殺母,以誣告******,婦不能自解,故寃告天。’”
(3).“ 告天子 ”的省稱。《三才圖會·告天子》:“告天,褐色,似鶉而小,海上叢草中多有之,黎明時遇天晴霽,則且飛且鳴,直上雲端,其聲連綿不已,一雲叫天子。”參見“ 告天子 ”。
“告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指古代帝王或統治者通過特定儀式向天(天帝)禀告重大事件,如即位、祈福等。例如《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劉秀登基時“燔燎告天”,即焚燒祭品以達天聽。這種儀式象征君權神授,是古代政治與宗教結合的重要體現。
表示因冤屈或苦難而向天傾訴,帶有強烈的悲憤情感。如《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中“庶女告天”的典故,描述齊國寡婦蒙冤後呼天鳴冤,最終引發雷電擊毀景公台的故事。這一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強調個體的無助與對公正的訴求。
指一種名為“告天子”的鳥類,褐色似鹌鹑,常于清晨飛鳴,又稱“叫天子”。此義項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或地方性描述。
總結
“告天”的核心含義圍繞“向天表達”,既包括莊嚴的祭祀儀式,也涵蓋個人情感的宣洩。前兩種解釋更為常見且具文化深度,第三種屬于特定語境下的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淮南子》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