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代治郊區的大夫。《左傳·昭公十三年》:“王奪 鬭韋龜 中犫 ,又奪 成然 邑,而使為郊尹。” 杜預 注:“郊尹,治郊竟大夫。”《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 晏子 視之,乃 鬭韋龜 之子 鬭成然 也,官拜郊尹。”
“郊尹”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官職名稱,具體含義及來源如下:
郊尹是周代治理郊區的地方官員,主要職責為管理都城周邊的郊野區域(即“郊竟”)。該官職在《左傳》等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郊尹後來演變為複姓,部分後裔簡化為“郊”或“尹”姓。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周代官職,核心含義為“郊區治理者”。若需更深入的曆史細節,可參考《左傳》原文及杜預注疏。
郊尹,是指古代官職中負責管理郊祀的官員,也可指代負責管理郊區的地方官吏。
郊尹的“郊”字,拆分部首是“阜”,總筆畫數為8。
郊尹的“尹”字,拆分部首是“屍”,總筆畫數為12。
郊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制。在古代,郊祀是一種重要的宗教儀式,目的是祭祀神靈以保佑國家和人民的安危。而郊尹作為負責管理郊祀儀式的官員,在這個儀式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郊尹的繁體字為「郊尹」。
郊尹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郊尹」。
1. 古代郊尹負責組織郊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國家的安甯。
2. 春秋時期,郊尹是一種重要的地方官職,負責管理郊區事務。
郊廟、郊區、郊祀、尹職、尹吏。
郊官、郊祀官、郊祭官。
庸官、不善治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