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掉舌鼓唇的意思、掉舌鼓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掉舌鼓唇的解釋

炫耀口才,誇誇其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掉舌鼓唇"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用法及來源,引用權威文獻如下:


一、成語釋義

掉舌鼓唇(diào shé gǔ chún)


二、詞源與典籍用例

  1. 語源追溯

    該成語由"掉舌"(搖動舌頭)與"鼓唇"(振動嘴唇)組合而成,最早見于明清白話小說,用以刻畫巧言令色之态。

    例: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伶牙俐齒,掉舌鼓唇,不過取一時之快,何嘗顧得日後?"

  2. 經典文獻佐證

    •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程甲本):

      "專會掉舌鼓唇,挑唆主子,背地裡嚼說人。"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紅玉》:

      "彼掉舌鼓唇,飾詞惑衆,實為禍首。"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掉舌鼓唇:謂搖動嘴唇舌頭。形容賣弄口才,大發議論。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九回:"掉舌鼓唇,播弄是非。"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指用花言巧語煽動或挑撥(多含貶義)。

    示例:此人慣于掉舌鼓唇,不可輕信。


四、近義與反義詞


五、使用場景示例


參考資料:

  1. 李汝珍《鏡花緣》原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紅樓夢》程甲本(國學導航)
  3. 《聊齋志異》校注本(中華書局)
  4.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5.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成語“掉舌鼓唇”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通過誇張的言語動作賣弄口才,常用于形容誇誇其談的行為。該詞帶有貶義色彩,強調言語浮誇不實()。

二、出處溯源

最早出自清代李綠園的長篇小說《歧路燈》第七十九回:

“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三、語法結構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批評,常見于以下語境:

  1. 諷刺誇誇其談者,如辯論中空有言辭而無實質内容。
  2. 描述戲曲、表演中丑角用誇張語言逗樂觀衆()。

五、情感色彩

含明顯貶義,暗含對虛浮言辭的否定态度。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用于正式場合或中性描述。

附:擴展知識

“掉舌”單獨使用時,可指代遊說或辯論行為(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掉三寸之舌”),但組合為“掉舌鼓唇”後語義轉為負面()。

别人正在浏覽...

謗沮鎊餘抱樸含真被練蔔葬喘乏大福躭思電流放大器彫畫敵寇抵死瞞生反眼不相識繁憂豐庸冠士暵地寒櫻豪氣元龍禾心紅燈罩花說柳說扈從惛耄鹄瀉嬌聲嬌氣寬廣爛若老鼋兩廣丘陵列姑射靈志落氣脈起曼長秘監冥密暮暗耐火磚懦響埤薄撲棰倩浰樵柯阒滅羣戲驅羊戰狼盛怒舌戰群儒螫手解腕使物受持遡流徂源他鄉故知填污廷試銅兵符翫烖鄉和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