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n if) the seas run dry and the rocks crumble] 大海幹涸,岩石成土。喻指經曆極長久的時間,也指永久不變,多用作誓詞
海枯石爛兩鴛鴦,隻合雙飛便雙死。——金· 元好問《西樓曲》
海水枯幹,石頭粉碎。形容曆時長久,萬物已變。多用于盟誓,反襯意志堅定,永遠不變。 金 元好問 《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隻合雙飛便雙死。” 明 湯顯祖 《紫箫記·勝遊》:“地老天荒,海枯石爛,永刼同灰,無忘旦旦。” 廖仲恺 《黃金縷》詞:“覆雨翻雲憑記省,海枯石爛惟君賸。”
“海枯石爛”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hǎi kū shí là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指海水幹涸、石頭腐爛,比喻時間極其久遠,或意志、情感堅定不移,永不改變。常用于誓言或承諾中,強調恒久性。
字面意義
用法與語境
出處争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文學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西廂記》或元好問的詩詞作品。
《海枯石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感情十分堅定,永不變更。通常用來形容愛情、友情或者誓言等。
《海枯石爛》這個詞拆分部首分别是:水、木、石。拆分之後的筆畫分别是:4、4、5。
《海枯石爛》最早出現在《莊子·盜跖篇》中:“古之真人,其壽不易,以天地之化育,和萬物之氣,而與日月合其明,而息有常。今之人也,以手足之勞,而不知窮年之難,以為飽、以為老。是故《盜跖》以四海為囊,以東海為池。海蓬者,海之所生也,可為海者如篪矣。孔子往會之,曰:‘鳳鳥不至,滄海不變;豈其幾耶!’”後來人們将其中的“海枯石爛”作為固定詞組引用。
《海枯石爛》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海枯石爛》與現代寫法基本保持一緻,隻是可能有些許差異。
他們的友誼是海枯石爛的,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改變。
海浪、海洋、石頭、枯萎
海誓山盟、忠貞不渝、百年好合
風花雪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