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君的意思、倒君的詳細解釋
倒君的解釋
指有過不改的君主。《管子·君臣下》:“君有過而不改,謂之倒。臣當罪而不誅,謂之亂。君為倒君,臣為亂臣,國家之衰也,可坐而待之。”
詞語分解
- 倒的解釋 倒 ǎ 豎立的東西躺下來:摔倒。牆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對調,轉移,更換,改換:倒手。倒換。倒車。倒賣。倒倉。倒戈。 正順 倒 à 位置上下前後翻轉: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把容器反轉或
- 君的解釋 君 ū 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君主。君子(a.舊指貴族、統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國君。君權。君臨。君側。 古代的封號: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長安君。 對對方
網絡擴展解釋
“倒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原義解析(基于典籍)
指有過不改的君主
該釋義源自《管子·君臣下》的記載:“君有過而不改,謂之倒;臣當罪而不誅,謂之亂。君為倒君,臣為亂臣,國家之衰也,可坐而待之。”
此處“倒君”強調君主明知錯誤卻拒絕修正,最終導緻國家衰敗,常與“亂臣”并提,體現君臣失序的後果。
二、引申含義(現代用法)
比喻被推翻或取代的人
現代語境中,“倒君”可泛指因權力更疊、競争失敗等原因失去地位的人,常見于政治、曆史或商業競争場景。例如:“昔日的行業巨頭因策略失誤淪為倒君。”
使用場景與補充說明
- 典籍引用:讨論曆史興衰、治國理念時,多采用原義。
- 比喻擴展:描述領導權變更、競争結果時,常用引申義。
- 近義詞:失勢者、敗北者;反義詞:掌權者、勝出者。
需注意,兩種含義的側重點不同:原義強調“過錯不改”,引申義側重“地位喪失”。具體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倒君(dào jūn)一詞的意思是指一個稱謂,用來稱呼一個統治者或者國家的君主,但是這個君主地位卻是尴尬或者被貶低的。這個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倒台的君主”或者是“被推翻的王”。它用來形容一個君主在政治上或者是地位上遭受了失敗或者毀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倒(部首:人,筆畫:7)
君(部首:口,筆畫:7)
來源:
《倒君》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本書中。這個詞繼承了漢語中對于君主的稱謂,但是卻帶有一種底下添亂或者遭受失敗的意味。
繁體:
《倒君》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倒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倒君》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比有些許差别,但是基本的意思仍然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曾經是一個強大的帝國的倒君。
2. 她通過政變成為了這個國家的倒君。
組詞:
倒行逆施、倒台、倒黴、倒運等。
近義詞:
被推翻的君主、垮台的王、失勢的統治者等。
反義詞:
正統君主、有權力的統治者、穩固的王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