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三品蒭豆 ”。
“三品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ān pǐn chú,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本義:指“三品刍豆”的簡稱,意為精美的飼料。該詞源自《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其中提到立仗馬(儀仗用馬)若保持安靜,則能享用與三品官俸相當的優質飼料(“饫三品刍豆”);若嘶鳴擾人,則會被淘汰。
延伸背景:
“三品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高規格飼養牲畜的優質草料,與官員俸祿等級相關聯,而非直接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相關記載或權威詞典釋義。
《三品刍》是一個成語,意為對事物進行仔細評判或鑒别。它指的是人們在對待事物時,經過三個層次的挑選和審視,通過細緻周詳的比較,判斷出最好的。
《三品刍》由三個漢字組成,部首分别是“一”、“刂”和“刍”,其中“一”是指事物的基本單位,而“刂”和“刍”分别是用來拆分漢字的部首。
“刍”的筆畫數為十筆。
《三品刍》最早見于《國語·魯語下》:“國君好之,王曰:‘獨我敢知,何至三品刍乎?’”意為被君主高度贊賞,但王曰:“隻有我敢自誇,怎麼會到達仔細鑒别的程度呢?”
繁體字寫作《三品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具體的字形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别。而關于《三品刍》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對待每個問題都十分細緻,總是能憑借《三品刍》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2. 楊老師評選學生作品時,總是進行《三品刍》,隻有最出色的才能獲獎。
1. 刍議(chú yì):細緻評議,詳細讨論。
2. 刍荛(chú ráo):指君主挑選官員的程式。
3. 細品(xì pǐn):細細品味、思考。
近義詞:審慎選擇、詳加辨别。
反義詞:輕率評價、草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