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卷閱讀;翻看。《北史·韋孝寬傳》:“雖在軍中,篤意文史,政事之餘,每自披閲。” 唐 白居易 《東林寺白氏文集記》:“昔餘為 江州 司馬時,常與 廬山 長老于 東林寺 經藏中披閲 遠大師 與諸文士唱和集卷。” 明 李贽 《與焦弱侯書》:“山中寂寞無侶,時時取史冊披閲,得與其人會覿,亦自快樂。”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一:“所得如《俄羅斯共6*産主義黨綱》,如第三國際之雜志《共6*産國際》,《社會主義史》等,披閱一過,才稍稍知道 俄 共6*産6*黨的理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披閲漢語 快速查詢。
“披閲”是漢語中的合成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展卷閱讀或翻看書籍、文件,強調仔細查閱的行為。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如“披閱古籍”“披閱文件”,表示對文本的審慎閱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北史》《紅樓夢》等文獻原文。
披閲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意思。它可以表示查看、閱讀和檢查,也可以表示梳理、整理和清點。
披閲的部首是手,總共包含了12個筆畫。
披閲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在古代,當皇帝要檢閱或審閱文書、文件時,官員會将文件鋪開并展示給皇帝查看,這個過程被稱為“披閲”。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泛指查看、閱讀和檢查的行為。
披閲的繁體形式為「披閱」。
在古代,披閲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有時人們會将「披閲」中的「閲」寫作「閱」或「閲」。
1. 他正在披閲那份重要的合同,确保沒有任何錯誤。
2. 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披閲學生的作業,了解他們的學術進展。
1. 披閲檔案:整理和查閱檔案。
2. 披閲文件:檢查和閱讀文件。
3. 披閲課本:仔細閱讀和研究課本。
1. 查閱:檢查和查詢。
2. 檢視:仔細查看。
3. 翻閱:翻動并閱讀。
1. 忽略:不注意或不關注。
2. 脫離:擺脫并不再關注。
3. 忽視:不重視或不理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