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動靜的意思、動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動靜的解釋

(1) [the sound of sth.astir]∶指動作或說話發出的聲音

(2) [movement;activity]∶[打聽或偵察的] 消息;情況

牢城營裡都沒有動靜。——《水浒傳》

詳細解釋

(1).運動與靜止;行動與止息。《易·艮》:“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動靜無宜,出處莫可。” 宋 陸遊 《雷》詩:“吾聞陰陽有常數,非時動靜皆為災。” 明 黃绾 《明道篇》卷六:“動靜者,天地之氣質也。”

(2).偏指行動;動作;舉止。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中:“﹝ 韓志和 ﹞善彫木,作鸞鶴鵶鵲之狀,飲啄動靜,與真無累。”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四折:“他那模樣動靜,好似俺孩兒 春郎 。” 柳青 《銅牆鐵壁》第一章:“快動靜啊,不要賣呆了!”

(3).動作或說話的聲音。《敦煌變文集·漢将王陵變》:“二将第四隊插身 楚 下,并無知覺,唯有 季布 奉 霸王 巡營,營内并無動靜。”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一折:“這堝兒裡無動靜,昏慘慘月半明,莫不要虧圖咱性命?”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她分明聽見院中有動靜,又聽到一個女子的聲音嘁嘁喳喳的。”

(4).情況;消息。《六韬·動靜》:“先戰五日,發我遠候往視其動靜,審候其來,設伏而待之。”《明史·王崇古傳》:“敵情不可得,而軍中動靜敵輒知。” 吳組缃 《山洪》三四:“這人嫌疑重大,他在各處探聽虛實和軍隊動靜。”

(5).特指起居作息。《隋書·元亨傳》:“ 亨 以篤疾,重請還京,上令使者緻醫藥,問動靜,相望於道。”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鄰裡,互相支茶,相問動靜。”《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史弘肇 認得是他結拜的哥哥,撲翻身便拜。拜畢,相問動靜了。”

(6).指動物與植物。《史記·五帝本紀》:“動靜之物,小大之神。” 張守節 正義:“動物謂鳥獸之類,靜物謂草木之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動靜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動靜"是現代漢語常用多義詞,其核心語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物理聲響與動作狀态 作為聯合式複合詞,"動靜"最初由"動"與"靜"反義聯合構成,現多偏指"動"的方面。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解釋,其首義項指"動作或說話的聲音",如"夜深人靜,任何細微的動靜都聽得格外清晰"。該用法常見于描寫環境聲響的文學語境,體現漢語反義複合詞的特殊構詞規律。

二、事态發展與情報信息 引申義項表達事物發展狀态,此用法可追溯至古代軍事術語。《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載錄其"情況;消息"的義項,如《孫子兵法》"動靜之理"即指戰場态勢變化。現代漢語中常見于兩類語境:①指客觀事态變化,如"密切關注市場動靜";②特指偵察情報,如公安系統的"掌握嫌疑人動靜"。

語義演變呈現從具體聲響到抽象信息的隱喻延伸,符合漢語詞義發展的普遍規律。該詞的古今語義關聯性,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21)中亦有系統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動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òng jìng(輕聲),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動作或聲音
    指人或物體活動時發出的聲響或行為表現。

    • 例句:
      • “屋子裡靜悄悄的,一點動靜也沒有。”
      • “小松鼠聽到動靜,立刻爬到樹上。”
  2. 情況或消息
    多指通過觀察、偵察獲取的信息或事态變化。

    • 例句:
      • “偵察員密切監視敵軍的動靜。”
      • “觀察對方的動靜,隨時報告。”

二、古典與哲學含義

  1. 運動與靜止
    源自《周易·艮》:“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指事物變化中的動與靜狀态。
  2. 行為與修養
    《荀子·勸學》提到“形乎動靜”,強調人的言行舉止需合乎規範。

三、用法與搭配


四、擴展參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查看、、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備問測旗觸抵春貸丹扇大小宋動氣蠹蝝放虎歸山繁奓奉祠芬蘭人分宜扶踈航速皓質黑石脂回顔忽辣辣甲科箭筩儉葬嘉生虧耗濫伐裂眦嚼齒柳緑花紅六韻詩龍龈陸畜買聲兒尨然耐心煩兒難虧鬧抄抄内急撲滿乾噎寝寝蚙窮儒素褥特鼠三黜疝瘕沈極時乘失塗輸忱疏猛瞬息萬狀彈絲天燭挑碼頭瓦雞王寮遐布匣費降龍伏虎顯考小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