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焦脣乾肺的意思、焦脣乾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焦脣乾肺的解釋

謂憂心如焚,肺為之枯幹。《呂氏春秋·順民》:“﹝ 越王 ﹞三年苦身勞力,焦脣乾肺,内親羣臣,下養百姓,以來其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焦脣乾肺”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具體分析如下:

一、基本含義

字面指嘴唇焦裂、肺部幹燥,形容極度口渴或身體脫水狀态。這種解釋多見于現代詞典對字面義的拆解(如查字典),適用于描述生理層面的幹燥不適。

二、引申含義

在《呂氏春秋·順民》中,該成語被用作比喻義,描述内心憂憤煎熬導緻身心枯竭的狀态。原文記載越王勾踐曆經三年勞苦,“焦脣乾肺”以表其殚精竭慮、憂心如焚,最終凝聚民心複國。此處的“焦”“乾”并非實指身體症狀,而是通過誇張手法強調精神層面的極度消耗 。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描寫:多用于刻畫人物在重大壓力下的心理狀态,如“他焦脣乾肺地籌劃對策”。
  2. 曆史叙述:常見于描述君主或志士忍辱負重的典故,如勾踐卧薪嘗膽的經典案例。

四、語義辨析

需注意語境差異:現代使用若描述實際口渴宜用字面義,而涉及心理煎熬時需采用引申義。部分詞典(如)僅收錄字面解釋,可能造成理解偏差,建議結合《呂氏春秋》原始語境把握核心含義。

示例:團隊連續熬夜研發新産品,真可謂焦脣乾肺,終于攻克技術難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焦脣乾肺

焦脣乾肺是一個成語,意為嘴唇幹裂,肺髒幹燥無聲。它由“焦脣”和“乾肺”兩個詞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焦(火+交):火字旁,共四劃
脣(⺍+囗):匕字旁,共十四劃
乾(一+丿+工):一字頭,共四劃
肺(⺼+巴):月字旁,共八劃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人體肺部缺乏陰液或身體陰虛火旺時,就會導緻嘴唇幹燥裂開,同時肺髒也會出現幹燥無聲的情況,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在繁體字中,焦脣乾肺的寫法是「焦唇乾肺」。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差異,但意思相同。古代的寫法是「焦唇乾肺」。

例句:
他在幹旱的沙漠中走了很久,嘴唇出現了焦脣乾肺的症狀。
她因為長期吸煙導緻肺部幹燥,出現了焦脣乾肺的情況。

組詞:焦慮、脣齒、乾枯、肺炎。

近義詞:口渴、口幹、肺咳。

反義詞:飲水、喉嚨濕潤、肺聲洪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