鋗玉的意思、鋗玉的詳細解釋
鋗玉的解釋
擊玉發聲。《漢書·禮樂志》:“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清。” 顔師古 注引 晉灼 曰:“鋗,鳴玉聲也。”《南齊書·樂志》:“鬱祼升禮,鋗玉登聲。”《清史稿·樂志三》:“戛瑟鳴琴兮,鋗玉鏘。”
詞語分解
- 鋗的解釋 鋗 ā 盆形平底兩邊有環的小鍋。 敲玉聲:“展詩應律鋗玉鳴。” 鋗 ā 〔鋗人〕古代帝王的侍臣,如“王行,遇其故鋗鋗”。亦作“涓人”。 鋗 à 古同“梋”,車環。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
- 玉的解釋 玉 ù 石頭的一種,質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磚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美,尊貴的,敬辭: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稱别人的
網絡擴展解釋
“鋗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擊打玉器發出的清脆聲響,常用于形容玉器碰撞或敲擊時的聲音效果。該詞由“鋗”(表敲擊動作或聲音)與“玉”組合而成,強調玉的鳴響特性。
2.字詞解析
- “鋗”的釋義:
- 敲擊聲:在“鋗玉”中,“鋗”特指敲擊玉器發出的聲音。如《漢書·禮樂志》描述“展詩應律鋗玉鳴”,顔師古注引晉灼曰:“鋗,鳴玉聲也”。
- 器物名:單獨使用時,“鋗”也指一種帶環的小鍋或溫器(見《漢典》解釋),但此義項與“鋗玉”無關。
3.古籍引用
- 文學與禮樂場景:
- 《漢書·禮樂志》:“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清。”——形容祭祀或儀式中玉器與音樂共鳴的場景。
- 《南齊書·樂志》:“鬱祼升禮,鋗玉登聲。”——描繪禮儀活動中玉聲的莊重感。
- 《清史稿·樂志三》:“戛瑟鳴琴兮,鋗玉鏘。”——通過玉聲與琴瑟合奏,渲染音樂的和諧。
4.結構與發音
- 拼音:juān yù(注:“鋗”在《漢典》中标注為xuān,但在“鋗玉”一詞中多讀juān,可能與古音或方言有關)。
- 詞性:動詞性短語,表動作及伴隨的聲音效果。
5.相關延伸
- 文化意義:古代玉器不僅是裝飾品,更是禮器,其聲響被認為具有溝通天地、淨化儀式的象征意義。“鋗玉”體現了玉在禮樂文化中的聲學價值。
“鋗玉”專指擊玉發聲,多用于古籍中描述禮儀、音樂場景,強調玉器聲響的清脆與神聖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南齊書》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鋗玉的意思
《鋗玉》(xún y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鋗工整地磨成美玉”。它表示對珍貴寶石的加工和修飾,用于描述精巧的工藝和手工技藝。
拆分部首和筆劃
《鋗玉》由兩個部首組成:金字旁(钅)和玉字旁(王)。其中,金字旁(钅)為3畫,玉字旁(王)為4畫。
詞源
《鋗玉》一詞最初來源于《說文解字》,仿佛包含了“對玉進行琢磨的工藝”之意。
繁體字
《鋗玉》的繁體字為「鏇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中國漢字的形狀經曆了一些變化。《鋗玉》在古漢字寫法中的形态為「鏇玉」。
例句
1. 他專注地用鋗玉創作了一件華麗的玉器。
2. 師傅的工藝精湛,他以鋗玉打造出一座栩栩如生的石獅。
組詞
衍生詞:鋗鏍(xúnlúo)- 形容金屬表面經過精細的打磨和抛光。
近義詞
琢玉、磨玉、玉石雕琢
反義詞
粗制濫造、粗糙處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